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吸烟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物的主要途径之一.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20多种致癌因子.焦油等化学物质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其能引起(  )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量的变异
C.DNA碱基对的改变D.RNA结构的改变

分析 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从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原因
外因:①物理因素.②化学因素.③生物因素.
内因:DNA复制时偶尔发生错误,DNA的碱基组成发生改变等.
3、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不定向性;③突变率很低;④多数有害.

解答 解: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含有焦油等20多种致癌因子.焦油等化学物质导致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其能引起DNA碱基对的改变,即基因突变.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山西大同市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泡菜的制作过程中,许多乳酸菌产生大量乳酸,共同抑制其它菌的生长,乳酸积累过多,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生长,以上体现出的生物关系依次是

A.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斗争

B.种内互助、种间斗争、种内斗争

C.种内斗争、种间斗争、种内互助

D.种间斗争、种内斗争、种内互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孝感六校教学联盟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作为基因表达载体,必需具备的组成部分是( )

①启动子 ②终止密码子 ③标记基因 ④目的基因 ⑤终止子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是有关酶的叙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酶是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

②酶的合成场所不只是核糖体

③ATP水解酶的作用对象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

④酶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分泌

⑤为了验证某种物质是消化酶,可用斐林试剂

⑥酶的组成成分中有可能含有糖类。

A.全部都正确 B.有两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有五个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一定有叶绿体 ②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

③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 ④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水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种群或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群落有空间结构,种群没有空间特征
B.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C.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土壤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
D.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为了分离和纯化高效分解石油的细菌,科研人员利用被石油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如图A所示的实验.

(1)配制好的培养基通常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步骤③与步骤②中培养基成分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石油是唯一碳源.
(2)同学甲进行步骤④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B所示.该同学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出现图B结果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
(3)同学乙也按照同学甲的接种方法进行了步骤④的操作:将1mL样品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人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56、58和57.据此可得出每升样品中的活菌数为5.7×107个.
(4)步骤⑤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提高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通过振荡可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5)步骤⑤后取样测定石油含量的目的是筛选出分解石油能力最强的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庄河高级中学高一上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体内构成血红蛋白、叶绿素、甲状腺激素、动物骨骼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I、Mg、Ca、Fe B.Fe、Mg、I、Ca

C.Fe、Ca、I、Mg D.Mg、Fe、I、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8.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葡萄糖溶液浓度、温度、pH、培养液量、酵母菌的量等.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一定量的滤液1倒入U形管的A侧并标记,同时将将等量的滤液2倒入U形管的B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高度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高),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高),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两侧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