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水、矿质营养等,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含量、五碳化合物量等。

请根据图A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分析回答:

(1)如果横坐标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 来影响光合速率,可用曲线 表示。

(2)如果横坐标X代表CO2浓度,则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主要是影响 的产生,此时内部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如果某种植物能利用较低浓度的CO2 ,由此可以判断该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是

(3)如果横坐标X代表光照强度,其影响光合速率主要影响 阶段,此时内部限制因素最可能是

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据图B回答:

(4)若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 ,以防止色素被破坏并充分研磨。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合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的

(5)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O2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图B所示。当光照强度为II 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适率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凡是具有抗原性、接种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可抵抗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的物质均可称为“疫苗”.以下是三代乙肝疫苗的生产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临床使用的乙肝疫苗是第二代疫苗.图中外衣壳蛋白A基因的大量扩增可通过PCR技术,需要用到的一种重要酶是耐高温的DNA聚合酶或Taq酶、2种引物.构建含基因A的重组质粒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与DNA连接酶.
(2)据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代疫苗基本处于淘汰的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或浪费大量的血浆或病毒有可能恢复致病性.
(3)结合图中第二代、第三代疫苗的化学本质分析推测,哪一代疫苗利于运输及原因:第三代疫苗更有利于运输,因为第三代疫苗的本质是DNA,第二代疫苗的本质是蛋白质,DNA稳定性比蛋白质强.
(4)外源DNA进入机体后,如果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会引起原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从而导致机体癌变,这也是第三代疫苗可能的安全隐患,正在研究之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在如图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o”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④C.③和④D.②和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会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萃取法(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油脂(或脂肪)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与实际的活菌数目相比,计数结果往往偏小(填“偏大”、“相同”、“偏小”).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45℃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40℃设计后续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精子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B.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
C.中心体演变成精子的尾D.线粒体退化而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西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四幅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1中a阶段X射线照射可诱发突变,C阶段染色体数目会暂时加倍

B.图2中的温度在b时酶分子结构改变、活性较低

C.图3中bc段和de段的变化都会引起C5化合物含量的下降

D.图4中造成cd段下降的原因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不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湖南郴州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监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为了探讨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下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a-b可知,限制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两项)。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

(2)图中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

(3)经测定,晴天全遮光条件下该植物CO2释放速率为0.6·mol·m-2·s-1,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

mol·m-2·s-1。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2+,可被H+, 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分离与提取”实验时,滤液用5%的HCI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采用 (填植物激素名称)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例为1:3.1:1 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这些物质含量比例变为1:5.4:2 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研究人员将小鼠第8号染色体短臂上的一个DNA片段进行了敲除,结果发现培育出的小鼠血甘油三酯极高,具有动脉硬化的倾向,并可以遗传给后代。关于该项研究说法正确的是( )

A.敲除的DNA片段具有遗传效应

B.动脉硬化的产生与生物变异有关

C.控制甘油三酯合成的基因就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

D.利用DNA片段的敲除技术可以研究相关基因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高三下学期高考前质量检测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一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l表示第t+l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