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能量A和能量B的形式不同 | |
B. | 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跑 | |
C. | 过程①③④可以存在同一个细胞内,过程②③不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 | |
D. | 分解等量的C6H12O6,能量C的值一定大于能量D |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过程①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其中能量A是色素吸收的光能;过程②表示化能合成作用;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过程④表示植物和酵母菌等生物的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其中①、③和④生理过程在同种绿色植物细胞中都可以发生.
解答 解:A、能量A和能量B的形式不同,前者为光能,后者为化学能,A正确;
B、能发生过程①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所以一定是真核细跑,B正确;
C、过程①③④可以存在同一个细胞内,如叶肉细胞;过程②③也能存在于同一个细胞内,如硝化细菌,C错误;
D、由于有氧呼吸释放大量能量而无氧呼吸只释放少量能量,所以分解等量的C6H12O6,能量C的值一定大于能量D,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借助生物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图,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安徽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的过程都是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都对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C.部分高度分化的细胞依然具有细胞分裂能力,衰老的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D.癌变细胞的基因没有变化,只是RNA种类和数量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能产生基因型为AB、ab的两种配子 | |
B. | 乙自交产生的子代基因型共有9种 | |
C. | 甲与丙个体杂交的子代中纯合子占$\frac{1}{4}$ | |
D. | 丙测交的子代有两种基因型,且比例是1: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可以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来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 | |
B. |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 |
C. |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细胞 | |
D. | 营养条件井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太原第五中学高一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3)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为___________。
(4)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
B. | 孟德尔利用测交实验,证实了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 |
C. |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X射线衍射图谱,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 | |
D. | 摩尔根等人通过类比推理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或离子都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 | |
B. | 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 |
C. | 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但协助扩散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 |
D. | 主动运输只能发生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时,既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膜上载体蛋白的参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植物汁液中的蔗糖是在叶绿体内合成并往外运输的 | |
B. | 枫树叶变红可能与液泡中色素有关 | |
C. | 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具有特定空间结构 | |
D. | 有些光面内质网上有合成磷脂的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