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要用到________和________技术。
(2)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________,使小鼠产生分泌相应________的淋巴细胞,此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________免疫
(3)在细胞内DNA的合成一般有两条途径,主途径是在细胞内由糖和氨基酸合成核苷酸,进而合成DNA,而氨基嘌呤可以阻断此途径。另一辅助途径是在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存在的情况下,经酶催化作用合成DNA,而骨髓瘤细胞的DNA合成没有此辅助途径。
①利用DNA合成途径不同的特点配制的HAT培养基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添加的________(2分)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在HAT培养基上存在_________种细胞,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____________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1)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融合 (2)抗原 抗体 体液
(3)①氨基嘌呤 ② 5 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HCG”)
解析试题分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首先将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然后在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获得相应产物。
(2)给小鼠注射的HCG相当于抗原,使小鼠进行体液免疫,生成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
(3)①由于杂交瘤细胞结合了两个细胞的遗传特点,因此DNA复制的两个途径均具有,而骨髓瘤细胞只有第一个途径,效应B细胞又没有增殖的能力,因此配制的HAT培养基其中添加的氨基嘌呤成分具有筛选杂交瘤细胞的作用。
②在HAT培养基上存在:效应B细胞、骨髓瘤细胞、效应B细胞自身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自身融合细胞、杂交瘤细胞5种细胞,最终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能无限增殖并分泌特异性抗体。
(4)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的特点,因此此过程生产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特异性结合,从而诊断早孕。
考点:本题考查了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一定知识网络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1分)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图所示:
(1)正常果蝇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组数为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是 条。
(2)白眼雌果蝇(XrXrY)最多能产生Xr、XrXr、 和 四种类型的配子。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R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 。
(3)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 XrXr)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 XR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
,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
(4)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为亲本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M”),M果蝇出现的原因有三种可能:第一种是环境改变引起表现型变化,但基因型未变;第二种是亲本果蝇发生基因突变;第三种是亲本雌果蝇在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请设计简便的杂交试验,确定M果蝇的出现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实验思路: 。
结果预测:I.若 ,则是环境改变;II.若 ,则是基因突变;
III.若 ,则是减数分裂时X染色体不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附加题:请根据遗传有关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0分
(1)某植物籽粒颜色是由三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决定的,其中基因型A__B__R__的籽粒红色,其余基因型的均白色。籽粒白色的纯合植株基因型有_______种。将一红色籽粒植株甲与三株白色植株杂交,结果下表,该红色植株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
(2)玉米籽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籽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
①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实验结果为F1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②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若③中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其中染色体异常植株占: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1分)应用基因工程和克隆技术,将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转入奶牛细胞中,利用牛的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既提高了产量,又有了安全保障。如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上述过程涉及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_ (至少三个)。(2分)
(2)一般情况下,良种奶牛所产生的能用于体外受精的卵母细胞往往数量不足,请举出一种可以获得更多卵母细胞的方法:_____________。
(3)图中①一般经_____________处理可以得到③,在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a过程细胞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
(4)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囊胚时期的_____________细胞将发育成幼体的各种组织。
(5)③到⑥体现了_____________。要实现⑥批量生产血清白蛋白,则要求①的性别是_____________。
(6)在基因工程的具体操作中,源自不同生物的DNA之所以能够重组的原因是: ;相同的基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都能成功表达出相同的产物,其原因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为四种生物的细胞,认真思考回答有关问题:
(1)a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边界是 。
(2)b、d细胞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二者都含有 。
(3)c细胞中,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是 。
(4)b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细胞器是 。
(5)若c为硝化细菌,可将氧化氨释放的能量用于 作用。
(6)若a为高等植物花瓣细胞,则其色素储存在 中。
(7)图中能够合成酶的细胞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9分) 图1表示萌发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乌鲁木齐北郊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7月1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3种方式的处理,每隔15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
图2
(1) 图1中,催化过程③的酶存在于细胞的 ,物质B表示 。反应过程释放能量主要的去向为 。
(2)在水泡处理中,主要进行的是图1中的 (填序号)过程; 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30天,则3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 趋势。
(3)据图2分析,利用秸秆最合理的方法是 ,从堆放、水泡2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 (强于/弱于/等于)厌氧性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下图是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入标号):
(1)图中结构8是 。
(2)若甲图是昆虫的飞行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的细胞器[ ] 较多。
(3)高等植物细胞没有甲图中的[ ] ,而甲细胞没有植物细胞一定有的细胞结构是 。
(4)若甲图是乳腺细胞,有人利用这种细胞进行了以下的实验: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这种细胞,测得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则乙图中的a、b、c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依次分别是图甲中的(填标号): 。
(5)该细胞与细菌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它有 。
(6)在细胞核内呈细长丝状,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结构是 (填序号),它的主要成分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大豆种子在25℃、黑暗、无菌、潮湿的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请据图回答: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①实验原理: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颜色深浅与其含量成正比。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第二步:取3支试管,编号l、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l、5、9天的蛋白质制备液;
第三步:向3支试管中均先加入1m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振荡均匀后,再加入
_______________,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
③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