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过程②代表的是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的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③(填序号).
(2)过程③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两种工具酶.
(3)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或RNA序列或核糖核苷酸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是获取目的基因,③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④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⑦是细胞融合过程;⑧是提取单克隆抗体.X为杂交瘤细胞.

解答 解:(1)过程②是从病毒DNA中获取目的基因.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即③过程.
(2)过程③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N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
(3)过程⑦是将骨髓瘤细胞和效应B细胞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X.
(4)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核酸序列比较;或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即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故答案为:
(1)目的基因的获取     ③
(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DNA连接酶
(3)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杂交瘤细胞X.
(4)A蛋白     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点评 本题结合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图,考查基因工程、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单克隆抗体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工具及操作步骤,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注意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获取杂交瘤细胞需要经过两次筛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科学家做了让羊产牛奶并扩大生产的实验,如图是实验过程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A过程中,将含有牛奶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的常用方法是显微注射法.E过程所表示的细胞工程技术手段是核移植技术.
(2)F过程可表示胚胎(细胞)培养,胚胎(细胞)培养需要气体条件(95%的空气+5%的CO2),其中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相关实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健那绿染液使活细胞的线粒体呈蓝绿色,可观察其分布
B.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提取和分离绿叶中色素
C.利用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用紫色洋葱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D.利用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观察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地附近有一周期性泛滥的河流,下表为该地区洪水泛溢期间几种小型植食性啮齿类动物数量百分比和遭猛禽捕食的频率(用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表示):
啮齿类动物种类普通田鼠根田鼠欧鼠黑线姬鼠
泛滥期种群数量百分比(%)46.58.041.04.5
猛禽吐出残食中出现的频率(%)63.56.712.016.0
(1)在该地区,调查表中各种群数量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2)表中各种鼠的种间关系为竞争,猛禽的存在会减缓这种关系.
(3)洪水泛溢期,啮齿类动物往往集中于未被水淹的“小岛”,在“小岛”上具有良好的隐蔽场所,不易被捕食.啮齿类动物能否到达“小岛”与其是否具有游泳本领和攀缘能力有关,从表中数据分析,拥有较强游泳或攀援能力的啮齿类动物最可能是欧鼠.
(4)当洪水退去后,该地区的群落会发生次生演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表.
年龄0~2(幼年)3~8(成年)≥9(老年)
个体数413398409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鱼种群数量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快速增加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来调査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
C.不同年龄段的该鱼生活在不同深度,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D.从该鱼种群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约占该鱼种群获得能量的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免疫炎症反应引起的关节受损进而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和残疾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1)TNF-α、IL-4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分子,与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可调节免疫应答.其中一类细胞因子(甲类)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另一类细胞因子(乙类)则可抑制免疫炎症反应,这两类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免疫应答的稳态.
(2)研究人员为研究RA的发生与上述两类细胞因子的关系,分别测定了多例健康志愿者和RA患者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的平均含量,结果如图1所示.

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属于甲类细胞因子的有TNF-α、IL-6,属于乙类细胞因子的有IL-4、IL-10.表中数据显示,RA的发生可能是甲类细胞因子增多,乙类细胞因子减少导致的免疫失调.针对RA,下列治疗思路正确的是A、C(多选).
A、减少相关细胞的甲类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B、使用乙类细胞因子拮抗剂,抑制乙类细胞因子的作用
C、使用受体阻断剂阻断甲类细胞因子对免疫细胞的作用
D、降低靶细胞上甲、乙类细胞因子受体的数量
(3)糖皮质激素(GCS)由肾上腺皮质分泌.正常机体通过如图2所示的途径(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相似)调节GCS分泌.其中X、Y分别代表下丘脑、垂体.GCS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是治疗RA的药物之一,RA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GCS会导致患者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减弱(增强/减弱),因此最好在治疗过程中间断补充ACTH,以防止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严重后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表示健康人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病人(Graves病)激素分泌的调节机制.图中抗体是患者自身产生的;A、B、C为三种激素,C激素不会影响抗体的分泌.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分泌A,促进垂体释放B,使甲状腺增加C的合成和分泌,该过程体现了c分泌的分级调节.
(2)从免疫学角度分析,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3)人体长期缺碘会导致血液中C的含量降低.与Graves病患者相比,长期缺碘者血液中B的含量偏高.
(4)Graves病人体内C比正常人的分泌量更多,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患者体内的抗体起着B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类似的功能(或抗体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使甲状腺机能增强;另一方面是C激素不能通过反馈调节抑制抗体的分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南湘潭县一中、岳阳县一中联考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的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均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

B.M细胞被不同种抗原刺激时也可增殖分化形成E细胞并产生抗体

C.E细胞和M细胞核内DNA相同,细胞质内RNA种类有差异

D.E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并产生淋巴因子,增强其他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南省高一上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各项功能中,与固醇类物质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降低血糖浓度 B.细胞膜的成分

C.维持第二性征 D.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