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 | |
B. | 此时可能进行染色体的联会过程 | |
C. | 细胞中不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 | |
D. | 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移向两极时需要ATP供能 |
分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二倍体生物在进行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时,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解答 解:A、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时,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DNA与染色体之比为2:1,A正确;
B、染色体的联会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没有排列在赤道板上,B错误;
C、若是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则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时需要ATP供能,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核糖、脱氧核糖、乳糖 | B. | 脱氧核糖、核糖、乳糖 | ||
C. | 核糖、葡萄糖、糖原 | D. | 脱氧核糖、葡萄糖、糖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基绿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有较强的亲和力,但亲和力不同 | |
B. | 实验中用酒精灯烘烤载玻片的目的是固定细胞 | |
C. | 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 |
D. | 若单独用甲基绿对细胞染色可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从而推知RNA分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间互换对应片段 | |
B. | 减数分裂四分体中的同源染色体互换对应片段 | |
C. | 有丝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互换对应片段 | |
D. | DNA复制时在基因B中插入了一段DNA序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脂肪细胞时,换用高倍镜后视野会变暗,这时应该使用较小光圈或换平面镜 | |
B. | 观察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时,主要观察液泡颜色深浅的变化 | |
C. | 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可以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的时间长短来检测酒精的产生 | |
D. | 在叶绿体色素提取实验中,研磨绿叶时应加一些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一模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基因型为AaEeTt某雌性昆虫(见图),产生配子AET的几率为5%,则交换值为( )
A.5% B.10% C.20% D.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 | B. | 每条染色体都不被标记 | ||
C. | 每条染色单体都被标记 | D. | 每条染色单体都不被标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