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细胞呼吸的生物释放的CO2量与吸收的O2量的比值(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如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表示测定消毒后的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商的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催化过程①②的酶存在于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物质E表示酒精,物质B是二氧化碳.
(2)假设小麦种子只以糖类为呼吸底物,在25℃下经10min观察墨滴的移动情况,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不动,乙装置中墨滴左移,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了图1中的①③④(填序号)过程;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乙装置中墨滴不动,则10min内小麦种子发生了图1中的①②(填序号)过程.
(3)在25℃下10min内,如果甲装置中墨滴左移20mm,乙装置中墨滴左移200mm,则萌发小麦种子的呼吸商是0.9.
(4)为校正装置甲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一个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产生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解答 解:(1)过程①②分别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所以相关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物质E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物质B是二氧化碳.
(2)甲装置放置了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如发现墨滴不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放置了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所以图2装置中发生了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③④).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消耗量,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发生了无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
(3)甲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即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释放量=20mm,乙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即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量为200mm,所以呼吸熵=$\frac{200-20}{200}$=0.9.
(4)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即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其他条件同实验组.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二氧化碳
(2)①③④①②
(3)0.9
(4)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正确分析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四个生物实验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B.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C.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
D.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人小肠中的葡萄糖被吸收到体内成为肝糖原,此过程中葡萄糖共穿过(  )层膜.
A.6B.7C.8D.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面介绍的是有关DNA研究的实验: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1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①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第二步: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
②以上实验结果说明: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到细菌体内
(2)用紫外线处理大肠杆菌可诱导产生对T2噬菌体有抗性的大肠杆菌,这种抗性的产生与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有关.图2简要示意处理的方法:

①在紫外线的作用下,细菌的膜蛋白改变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如何将图中抗T2噬菌体菌株从混合菌株中筛选出来?将处理过的大肠杆菌培养在含有T2噬菌体的培养基中,能够形成菌落的即为抗T2噬菌体的菌株(即所要求的菌株)
(3)BrdU是一种嘧啶类似物,能替代胸腺嘧啶与腺嘌呤配对,掺入到新合成的DNA链中.将植物根尖分生组织放在含有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待细胞培养两个分裂周期后,取出根尖组织,染色后观察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发现一条染色单体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中只有一条含有BrdU.预测:另一条染色单体有两条链含有BrdU,该实验能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乳酸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B.具有与酵母菌结构相似的细胞膜,其细胞器中A和T的数量相等
C.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D.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约为原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则该细胞可能是(  )
①人的肝细胞
②蛙的红细胞
③酵母菌细胞
④大肠杆菌细胞
⑤人的成熟红细胞
⑥菠菜叶肉细胞.
A.①⑤B.②⑤C.③⑥D.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如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C.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细胞2的种类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人体的下列细胞中,含高尔基体较多的细胞是(  )
A.心肌细胞B.成熟红细胞C.脂肪组织细胞D.唾液腺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某科学家在蚯蚓体腔液中发现一种能溶解细菌、酵母菌、原生动物及绵羊红细胞等的蛋白质CCF1.结合免疫的相关知识,下列推论中正确的是(  )
A.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B.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抵抗外来细胞的侵入
C.CCF1为蚯蚓进行体液免疫所分泌的抗体
D.CCF1属于蚯蚓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