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1中: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④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A为丙酮酸,B为二氧化碳,C为[H],D为氧气,E为无氧呼吸产物--酒精.
图2中:甲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气体,因此甲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产生乙装置中KOH的作用是吸收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乙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
解答 解:(1)过程①②分别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场所都在细胞质基质,所以相关酶也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物质E是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物质B是二氧化碳.
(2)甲装置放置了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如发现墨滴不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正好与消耗的氧气量相等,乙装置放置了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墨滴左移,所以图2装置中发生了有氧呼吸(图1中的①③④).如发现甲装置中墨滴右移,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大于氧气的消耗量,乙装置中墨滴不动,说明产生的二氧化碳被全部吸收,发生了无氧呼吸(图1中的①②).
(3)甲装置中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与消耗氧气量的差值,即氧气消耗量-二氧化碳释放量=20mm,乙装置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的量,即细胞呼吸消耗氧气量为200mm,所以呼吸熵=$\frac{200-20}{200}$=0.9.
(4)环境因素也会引起液滴的移动,因此为了校正误差,需设置对照装置,即大试管和小烧杯中应分别放入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其他条件同实验组.
故答案为:
(1)细胞质基质 酒精 二氧化碳
(2)①③④①②
(3)0.9
(4)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和清水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1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能正确分析细胞呼吸商的测定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取材→解离→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 |
B. | 蒲公英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 | |
C. | 制作生态瓶实验:洗净空瓶→装入动植物→灌满自来水→密封瓶口→放在阳光下 | |
D. |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取试管→加入淀粉液→注入酶液→保温→加碘液→观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 |
B. | 具有与酵母菌结构相似的细胞膜,其细胞器中A和T的数量相等 | |
C. | 用秋水仙素处理,可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 |
D. | 细胞的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就越大,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⑤ | B. | ②⑤ | C. | ③⑥ | D. | 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液体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 B. | 细胞2中有的种类不消耗O2 | ||
C. | 液体c可能含有激素和消化酶 | D. | 细胞2的种类最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CCF1证明蚯蚓能产生细胞免疫 | |
B. | CCF1可引起蚯蚓的过敏反应,抵抗外来细胞的侵入 | |
C. | CCF1为蚯蚓进行体液免疫所分泌的抗体 | |
D. | CCF1属于蚯蚓产生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