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中,观察血液、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和叶片横切面时,先要制作玻片标本。在上述玻片标本制作过程中依次用到的制片方法是( )
A.切片法、装片法、涂片法 B.装片法、切片法、涂片法
C.涂片法、装片法、切片法 D.涂片法、切片法、装片法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本溪县高级中学上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生物试题 题型:综合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想设计两个实验:
(1)探究尿液中含不含葡萄糖;
(2)证明血液中存在葡萄糖。
现提供:葡萄糖、新取尿液样品、加有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鸡血、清水、试管、离心机、三脚架、大烧杯、火柴、酒精灯、石棉网等。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的一种试剂是 ,实验原理是 。
(2)实验(2)比实验(1)复杂,其原因是 。
(3)写出实验(2)的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a.取加有柠檬酸钠的鸡血5 mL,用离心机离心(红细胞沉淀在底部),获得上清液。
b.取两支干净的试管,分别标号1、2
c.在1号试管中加入2ml葡萄糖溶液,2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
d.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刚配制好的 2ml。振荡试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将试管 。实验过程中随时观察实验现象。
f.结果:
1号试管内 ,2号试管内 。
(4)写出实验(1)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论。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年吉林一中高三冲刺(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题型:综合题
(20分)分析回答下列代谢与调节的相关问题:
Ⅰ、(11分)下图表示在25℃时,A、B两种植物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C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
(2)比较A、B植物呼吸作用,其中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当二氧化碳净吸收为0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
(3)当光照强度在达到Z点之前,限制A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 。如B是C4植物,其完成光合作用的细胞依次是 。
(4)当平均光照强度在X和Y之间(不包括X、Y),假设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A植物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变化是 (减少或增加)。
(5)对B植物而言,假如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各为12h,平均光照强度在 klux以上才能使CO2的吸收量超过CO2的释放量。
(6)若已知A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和30℃,若将温度提高到3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图中P、M的位置如何变化? 。
(7)某同学想探究温度对A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则应选择图中M点对应的光照强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观察测量因变量的指标是 。
Ⅱ、(9分)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对此问题的解释有两种观点:
①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②通过促进 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这两种观点是否成立?为此,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以下的实验进行探究。
(一)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测量仪等。
(二)实验思路:
(1)将实验动物平均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B为对照组。并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2)用手术器械将A组动物的 器官切除,B组做切除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3)对A、B两组动物注射 。
(4)一段时间后,再测量A、B两组动物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
(三)实验结果及结论(支持的观点):
(1)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不减少(或增加),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则 ;
(2)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相等,则 ;
(3)若A组和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的量不相等,且B组减少得要多,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能力测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环境中,每一环境中均生活15min,从开始到结束,每隔5min测一次皮肤血流量、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激素的分泌,测量结果(相对值)如下表:
(1)已知B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则表中B项代表 ? ,本实验中B的作用是 ? 。
⑵表中A的分泌受 ? 激素的调节,调节机制为 ? 。
⑶与25℃相比,0℃条件下小鼠散热 ? ,体内细胞呼吸有关酶系的活性将 ? 。
(填写“增大”、“减少”或“不变”)。
⑷实验中若破坏小鼠的下丘脑,与正常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还能直接观察到什么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 。(答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颜色的变化常被作为生物实验过程中结果观察的一项重要指标。下面是生物实验中碰到的有关颜色的问题,请分析回答:
(1)某实验人员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浓度为 0.015mol/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后,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
(2)若无紫色洋葱,利用白色洋葱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由于观察的细胞无色透明,为了取得更好的观察效果,视野的亮度应调 (亮、暗)。
(3)已知柠檬酸钠无色,猪血的血浆呈淡黄色,现将加有少量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的猪血5ml加入试管中,随后加入0.09 %的氯化钠溶液10ml,30分钟后离心,上清液呈________色 。
(4)假设普通甜椒的果皮颜色绿色(A)对红色(a)是显性,子叶厚(B)对子叶薄(b)是显性,现把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的花粉传给aaBb的个体,则该植株所结果皮的颜色和子叶的厚薄的分离比分别是_ ____、________ _____。
(5)在观察二氧化硫对植物的影响实验中,将两组完全相同的实验组装置(包括亚硫酸钠与稀硫酸的量相同),一组放在遮荫处,一组放在向阳处,结果后者植株首先出现褪绿现象,这因为 。
(6) 用新鲜的韭黄或者蒜黄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几分钟后滤纸条上呈现的色素带的色素名称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