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
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斗争实现的

分析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环境,生物与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解答 解: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
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C正确;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及物种和环境之间的生存斗争或互助实现的,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抗疟药物青蒿素,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某课题组为得到青蒿素产量高的新品系,将青蒿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一关键酶基因fps在野生青蒿中过量表达,其过程图如下: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酶1是逆转录,酶2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这类酶主要是从原核(填“原核”或“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重组质粒上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应包括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实验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中所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3)检验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青蒿基因组,可以将fps基因、fps基因的mRNA做成分子探针与青蒿基因组DNA杂交.理论上,与野生型相比,该探针与转基因青蒿DNA形成的杂交带的量较多(填“较多”或“较少”).
(4)判断该课题组的研究目的是否达到,必须检测转基因青蒿植株中的青蒿素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人们利用转基因、核移植等技术获得动物胚胎,移植给受体获得后代?请回答:
(1)在转基因过程中,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常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日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技术是显微注射技术.
(2)在核移植过程中,从供体内获得体细胞后,对其进行的初次培养称为原代培养,其细胞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使细胞停止分裂,需用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培养.
(3)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10代以内的细胞能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所刚的去核卵母细胞一般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用于培养供体细胞的培养基中通常含有等天然成分.
(4)胚胎移植时,胚胎在受体内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对移人子宫的外米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斥 反应;欲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后代,可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胚胎分割,因为该时期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类和磷脂的组成元素只有C、H、O
B.无机盐与神经元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有关
C.同种植物休眠种子的含水量与萌发种子的相同
D.脂质含氧多,故比等质量的糖类彻底氧化放能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在下列经典实验中,没有使用到同位素示踪法的是(  )
A.赫尔希和蔡斯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
B.温特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由化学物质引起
C.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途径
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甲:某种细菌体内有抗虫基因,该基因能指导抗虫毒蛋白的合成.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将该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培育出了抗虫效果好的棉花新品种.
资料乙:研究表明,抗H蛋白单克隆抗体能抑制过量表达H蛋白的乳腺癌细胞的生长,科学家利用小鼠制备出了抗H蛋白的单克隆抗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甲中,获取抗虫基因时可使用EcoRI,其原因是含抗虫基因的DNA片段中含有EcoRI能够识别的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向棉花细胞导入抗虫基因时,我国科学家采用了花粉管通道法.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后,为确定棉花植株是否具有抗虫特性以及抗性的程度如何,需要做抗虫的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鉴定.
(2)资料乙中,选择H蛋白作为单克隆抗体的作用靶点,是因为H蛋白在成年个体的正常组织细胞中低表达(填“低表达”或“高表达”).将H蛋白注射到小鼠体内,从该小鼠的脾脏中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将其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细胞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相比,该融合过程特有的诱导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处理.在杂交瘤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是否需要添加血清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培养箱中充入5% 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适宜)的pH.为避免培养过程中代谢产物对杂交瘤细胞的毒害,常采取的措施是定期更换培养液(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利用小鼠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C.恩格尔曼利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均匀分布在水绵四周
D.鲁宾和卡门用18O同时际记了CO2和H2O,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安徽淮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人体内生理过程的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肠道中的物质A通过协助扩散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

B.胰岛素能促进⑥⑦⑧过程,肾上腺素不能促进⑤过程

C.血液中物质A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和肌细胞内被合成糖原

D.剧烈运动时肌细胞内产生大量乳酸,会使血液的pH明显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生态系统由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形成一定的营养结构.如表所示为各种群同化的能量;下图表示有关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其中A~E表示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
种群
同化能量(KJ)
 
 
 1.1×108
 
 2×107
 
 1.4×109
 
9×107
 
3.4×106
(1)甲和丁的种间关系是竞争;种群戊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成成分中的消费者.若甲的数量减少,则戊的数量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2)种群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在第三营养级;乙种群中雌雄个体通过气味相互识别,这属于化学信息,由此可见,种群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3)种群乙的能量变化图中,A~E中表示能量值为2×107KJ的是B;C表示的能量是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