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的细胞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可选择__________(填图甲中的字母编号)区细胞,③和④过程属于细胞生命历程的________。图乙B中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是______。
(2)若下图E、F、G、H表示该植物个体花粉产生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a、b、c三种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
根据a、b、c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物质是:_________ 。若E、F、G、H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E、F、G、H的细胞中肯定无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
【答案】d细胞分化1:2DNA分子F、H、G、F、EE、G
【解析】
分析图示可知:甲中a为根冠区,b为分生区,c为伸长区,d为成熟区,①为细胞生长,②为细胞分裂,③④为细胞分化;图乙中A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分裂中期细胞图,B染色体排列混乱有染色单体,为分裂前期,C出现了细胞板和核膜,为分裂末期,D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为分裂后期。植物个体花粉产生过程的图示中a和b物质每个时期都有,而c数目可以为0,故c为染色单体,图中G时期b的数目是a的一半,则b为染色体,a为DNA。
(1)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需要选择有大液泡的细胞,图中成熟区d细胞有大液泡。③和④过程细胞形态特征发生改变,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属于细胞生命历程的细胞分化。图乙B中有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DNA的数量之比是1:2。
(2)a可以为b数目的2倍,且各时期都有,故a为DNA,若E、F、G、H类型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E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的精细胞,F为精原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G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H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故四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F、H、G、F、E,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的细胞一定没有同源染色体,故肯定无同源染色体的是E、G。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B.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C.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内ATP大量减少
D.ATP分子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水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下实验结果。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过程中应先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调节到对应温度后再混合
B. 为了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各组混合处理时间和过滤果汁时间均应相同
C. 应在50~55 ℃之间设置更小温度梯度进行实验探究果胶酶的最适温度
D. 该实验结果表明高温能使果胶酶失活,但高温也可能促进果胶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不对的是
A.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
B.受精时含D的雌配子与含D或d的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
C.遗传因子之间不会相互融合,也不在传递中消失
D.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是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室用两种方式进行酵母菌发酵葡萄糖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小时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CO2量之比为6∶5
B. 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约第5小时和第3小时无氧呼吸速率最快
C. 甲发酵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有O2存在时酵母菌无法进行无氧呼吸
D. 该实验证明向葡萄糖溶液中通入的O2越多,则酒精的产量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固定化脂肪酶的方法一般是:将酶液和一定浓度的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后,用注射器滴加到一定浓度氯化钙溶液中,25 °C 静置固定化2 h,过滤洗涤,再加入到戊二醛溶液中,25 °C化学结合2 h,过滤、洗涤和干燥后就可得到颗粒状固定化脂肪酶。兴趣小组对固定化酶的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进行了探究。如图显示的是部分研究结果(注:纵坐标为酶活力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a 为游离酶,b 为固定化脂肪酶),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 在温度或pH变化时,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的缺点是稳定性较低
B. 这种固定化脂肪酶使用的方法是物理吸附法、包埋法和化学结合法三种方法的结合
C. 氯化钙的量太少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包埋不完全,包埋在内部的部分酶会流失
D. 海藻酸钠浓度较高时,酶活力较低的原因可能是形成的凝胶孔径较大,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的物质,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1)从ATP的分子结构式可知,去掉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是____________.
(2)人体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仅够剧烈运动时三秒钟内的能量供给,在校运动会上,某同学参加100m短跑过程中,其肌细胞中ATP相对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试回答:
①由A到B的变化过程中,说明ATP被水解,释放的能量用于____________ 。
②由整个曲线来看,肌细胞中ATP的含量不会降为零,说明____________ 。
(3)某同学进行一项实验,目的是观察ATP可使离体的、刚刚丧失收缩功能的新鲜骨骼肌产生收缩这一现象,说明ATP是肌肉收缩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①必须待离体肌肉自身的____________消耗之后,才能进行实验.
②在程序上,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先滴加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观察____________与否以后,再滴加____________(填“葡萄糖溶液”或“ATP溶液”)。
③如果将上述顺序颠倒一下,实验结果是否可靠?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肠道病毒EV71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下面为该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设每次复制完成后,-RNA立即水解)。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催化①、②过程的物质N是RNA复制酶
B. EV71遗传信息的表达需经过转录过程
C. M转变成衣壳蛋白、蛋白酶和N涉及肽键断裂
D. 一个+RNA连续复制n次可以产生n个+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