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草原上某两类生物种群数量变化的动态曲线,其中 r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 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________,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种群密度的估算值会 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一般情况下,田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且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1.47%,其属于_____(填“r 对策”或“K 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最终呈“S”型曲线变化。
(2)K 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 ________。
(3)野马等珍稀濒危动物,其数量一旦低于 X 点,就会逐渐走向灭绝,对此可采取的保护措施是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_________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
(4)布氏田鼠是新迁入该草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若有 M 只布氏田鼠进入该草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 t 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为_______。但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是因为__________。
【答案】标志重捕法 偏大 r对策 S 环境容纳量(或K值) 食物和空间 M·λt 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
【解析】
1、标志重捕法是对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采取的种群密度计算方法,当标志物易脱落,会导致计算值大于真实值;田鼠体型小、寿命短,符合r对策的特征。
2、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据图分析,图中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
(1)设种群总数是N,第一次捕获n个个体并作标记,那么标记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为n/N,第二次捕获M个个体,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数为m,则理论上m/M=n/N,即种群总数N=(n×M)/m,如果标记物容易脱落,则m的值会减小,计算出来的值就会偏大。由题干可知,田鼠的寿命短,繁殖快,故属于r对策生物,这类生物很难消灭,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2)由题图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即环境所能容纳的该种群的最大值,称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3)对于珍稀濒危动物,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就地保护,保护其栖息环境,包括提供充足的食物和空间资源,控制其天敌的数量等;②建立动物园或人工繁殖中心,以提高该濒危动物的生殖力和幼崽的存活率;③在两个种群之间建立绿色通道,便于两地种群之间进行基因交流,以保护该濒危动物种群的基因库。
(4)布氏田鼠是新迁入该草原的小型啮齿类动物,若有M只布氏田鼠进入该草原后快速繁殖,每月以λ倍数增长,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理论上t月后种群数量的数学模型公式为M·λt。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等原因,使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从而直接导致种群增长变缓,种群难以在较长时间内按此模型增长。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a、b、c表示三种体液。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种体液分别表示___、___、____。
(2)图中能直接相互交换物质的体液是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双向箭头表示)
(3)我国以前出现过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中的液体增多。
(4)若某人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直接原因是a中的____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若将某种兼性厌氧菌接种到糖类培养液中,先在有氧条件下培养,然后转到无氧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液中糖类及菌体产生的物质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
(1)______时间内该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后该菌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15分钟ATP相对浓度增加10,后15分钟ATP相对浓度增加5,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该菌培养液中添加相关的酶,其他条件不变,ATP生成量与原曲线比较,发生了变化,图二①和②中符合这种变化的是(实线表示原曲线,虚线表示酶量增加的曲线):__________,你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粒成熟后赤霉素合成量较小
B.子粒形成初期细胞分裂素合成旺盛
C.子粒质量的增加主要取决于生长素含量
D.子粒的形成阶段受多种植物激素的平衡协调作用,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 pH 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 pH 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者得到B基因突变、P基因突变和B、P基因双突变小鼠,持续在一定剂量紫外线照射条件下培养上述三组小鼠,一段时间后统计小鼠皮肤上黑色素瘤(一种皮肤癌)的数目,得到如图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皮肤上的黑色素瘤细胞增殖失去了控制
B.黑色素瘤的发生可能是紫外线损伤DNA所致
C.P基因突变不会影响小鼠产生黑色素瘤的数目
D.多基因突变效应叠加会增加黑色素瘤产生的数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回答下列与人类遗传病有关问题。
(1)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_________控制的疾病。
(2)调查发现,某地区半乳糖血症(单基因遗传病)发病率1/6400,下图为该地区某家系遗传图谱。
①据图判断,半乳糖血症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为保证发病率数据的准确,研究人员在调查时应该做到______________。
②图中,能够确定基因型的有_________人,Ⅲ-9与该地区某正常男子结婚,生出同时患有两种的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的发病风险在出生后明显低于胎儿期,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能否利用基因诊断来确定某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请回答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分析有关神经调节的资料,回答问题.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相关物质含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图1表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图2为图1中某局部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中结构④称为__,此结构在图1中有__个.兴奋在图2所示结构④中的传递方向是__(单向/双向/无方向)的.
(2)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通过一系列调节,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此时饱中枢和摄食中枢的兴奋性依次是__.
A.增强、增强 B.增强、减弱 C.减弱、增强 D.减弱、减弱
(3)图2中物质A是__,若当图中c神经元释放物质A,并引起③的抑制,则此时③处的膜电位是__,大脑皮层将__(有/无)饱感.
(4)瘦素导致下丘脑体重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加,增强__(交感/副交感)神经活动,启动脂肪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使其活性增高,最终使脂肪分解、产热,消耗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是0.8﹣1.2g/l,胰腺是参与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器官.现有A、B、C三名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的诊断测试,先禁食12小时,再分别喝下等量含l00g葡萄糖的溶液,4小时内定时测定三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1、2所示
(1)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由胰腺分泌进入消化道的物质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由胰腺分泌进入血管的物质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据图1、2分析,A、B、C三人中血糖调节正常的是[_____];患Ⅰ型糖尿病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其异常部位是_____.
(3)糖尿病患者常“多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
A.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尿液中葡萄糖浓度高,肾小管重吸收水分减少
C.血糖浓度高,引起口渴,饮水多,尿就多
D.血糖浓度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当人体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因机体对自身结构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时,可导致糖尿病,机理如图3所示,其中Y1﹣Y3表示不同抗体.
(4)图3中某类细胞指的是_____,Y1~Y3的化学本质是_____;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其胰岛素分泌减少
B.抗体Y2攻击胰岛B细胞使其功能受损,可能是II型糖尿病的致病机理
C.抗体Y3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
D.胰岛B细胞和靶细胞均可能成为抗原
(5)靶细胞的激素受体有两类﹣﹣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图4A、B分别表示激素与这两类受体结合的过程.下列激素的受体属于细胞内受体的是_____.
A.胰高血糖素B.性激素C.生长激素D.促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