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图l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后表示有外界因素引起的变化.图2是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部分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请据图回答:

(1)图1中曲线Ⅲ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时,对应的种群数量为$\frac{{K}_{2}}{2}$.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且种群数量为K3时,对白鳍豚种群保护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3)若图1种群为东亚飞蝗,干旱能抑制一种丝状菌(该菌造成蝗虫患病)的生长,a点若遇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Ⅰ(用图中标号表示).
(4)图2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是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frac{{D}_{1}^{2}}{{{D}_{2}W}_{1}}$倍(用图中字母表示),生产者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可表示为B1+C1+D1(W1-A1).
(5)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三个物种1、2、3的环境容纳量和某时刻的种群实际大小.由图可知,2物种的种内斗争最剧烈.

分析 1、据图1分析,理想环境中种群数量呈现J型曲线;由于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使得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2、当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II且种群数量为K2时,说明该处生态系统破坏严重,要建立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进行保护.扬子鳄是最高营养级,数量减少后,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增加,处于同一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根据图2分析,W1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A1是呼吸作用消耗,B1是未被利用,C1流向分解者,D1是流向下一营养级.

解答 解:(1)图1中曲线Ⅲ环境容纳量为K2,种群数量为$\frac{{K}_{2}}{2}$,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快;
(2)若图1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白鳍豚,从种群特征上分析:种群数量在a点以后发生曲线Ⅲ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为K3时,表示该种群环境阻力增加,环境容纳量下降,故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改善其栖息环境,通过环境容纳量,就地保护为最有效措施.对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
(3)东亚飞蝗可破坏生产者,为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控制其种群数量最少;丝状菌能造成蝗虫患病,干旱环境抑制丝状菌生长,蝗虫的环境容纳量会增大,即曲线I符合.
(4)图2中流入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为W1,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D1,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为D2,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D}_{1}}{{W}_{1}}$,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frac{{D}_{2}}{{D}_{1}}$,前者是后者的$\frac{{D}_{1}^{2}}{{{D}_{2}W}_{1}}$,生产者的同化量,大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其余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可表示为B1+C1+D1(W1-A1
(5)由图可知,物种2的种群实际数量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种内斗争最激烈;
故答案为:
(1)$\frac{{K}_{2}}{2}$
(2)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直接
(3)Ⅰ
(4)$\frac{{D}_{1}^{2}}{{{D}_{2}W}_{2}}$ B1+C1+D1(W1-A1
(5)2

点评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种群数量变化,掌握生物进化和能量流动,属于中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是( )

A.雌配子数:雄配子数=1:1

B.含X的精子数:含Y的精子数=1:1

C.含X的卵细胞数:含Y的精子数=1:1

D.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入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一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六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中填数字序号)

(1)在该细胞中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是 (填文字),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是 (填序号).

(2)能形成ATP的场所是 (填序号),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 (填序号).

(3)经测定该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为0.2mo1•L﹣1,若将该细胞置于0.3mo1•L﹣1的蔗糖液中,片刻后,将会出现 与[ ] 分离的现象.

(4)该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6.科研人员比较了单独固定云微藻和混合固定云微藻、芽孢杆菌后云微藻的增殖变化,结果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单独固定和混合固定通常采用包埋法
B.可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云微藻和芽孢杆菌计数
C.实验时间内固定后的云微藻数量均呈“J”型增长
D.混合固定时云微藻增殖快,与芽孢杆菌提供CO2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以及痛觉信息的流向部分示意图,A、B为反射弧上的位点.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刺激图中位点A,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称为反射活动.
(2)产生痛觉的神经中枢为大脑皮层.无意间,某同学被钉扎时有缩手反应,而医生在给他打破伤风针前做皮试时,他并没有把手缩回去,这说明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或高级中枢的调控.
(3)当人被毒蛇咬伤后也会缩手,同时产生恐惧感,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4)假如要通过刺激位点A和B及测量两位点电位变化情况,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特点,请简要说明操作流程及测量结果和结论:刺激A点,测量B点有电位变化;再刺激B点,测量A点没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具有单向性,即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依据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B.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中,前者是所有种群具有的数量特征
C.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以CO2和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六中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是组成生物体的部分大分子化合物与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的关系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小分子A、B、C、D、E相同的化学元素是

(2)写出下列大分子化合物的名称:⑦ ;⑨

(3)小分子C和D的差别是

(4)对小分子A进行鉴定使用什么试剂? ,小分子E大约有 种,不同分子E的区别在于 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图甲表示某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各阶段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比例关系(用实线表示)和细胞质中mRNA含量的变化(用虚线表示),图乙表示该动物(2n=4,基因型为AaBb)某一器官内的细胞分裂图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细胞分裂方式看,图甲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分裂
B.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此时染色单体消失
C.图乙中 III、IV细胞处于图甲中的d段;Ⅱ细胞中的1和2组成一个染色体组,1和4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若图乙中 III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为ABb的子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