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素细胞后,能影响内质网的某些功能,使细胞分泌的纤维素连接蛋白减少,且易被蛋白酶水解.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纤维素连接蛋白质的形成需要内质网参与加工
B、内质网可以阻止纤维连接蛋白的运输和分泌
C、内质网的加工能够增强纤维连接蛋白的稳定性
D、蛋白酶可降低纤维连接蛋白水解时所需的活化能
考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
专题: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内质网的功能受影响,细胞分泌的纤维素连接蛋白减少,这说明内质网与纤维素连接蛋白的形成有关;内质网的功能受影响,纤维素连接蛋白易被蛋白酶水解,这说明内质网与纤维素连接蛋白的稳定性有关.
解答: 解:A、内质网的功能受影响,细胞分泌的纤维素连接蛋白减少,由此可以推测纤维素连接蛋白质的形成可能需要内质网参与加工,A合理;
B、如果内质网阻止纤维连接蛋白的运输和分泌,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素细胞后,细胞分泌的纤维素连接蛋白会增加,与题干信息矛盾,该推测不合理,B正确;
C、内质网的功能受影响,纤维素连接蛋白易被蛋白酶水解,这说明内质网能增强纤维素连接蛋白的稳定性,C合理;
D、酶起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合理.
故选:B.
点评:本题是对内质网的功能的考查,分析题干获取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推理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健那绿可将活细胞的线粒体染上蓝绿色,以区分细胞质和其他细胞器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因为其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特定的紫色反应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有选择透过性
D、向锥形瓶的酵母菌培养液通入空气是为了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氨基酸、多肽链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只有CHON四种元素
B、遇双缩脲试剂都显紫色
C、都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
D、通常都含有羧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溴化乙啶能专一性阻断线粒体DNA的转录过程,而对其它生命活动没有任何影响.科学家利用链孢霉菌做以下实验,下列有关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分组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实验组 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菌 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过高
对照组 不含含溴化乙啶的培养基培养链孢霉菌 链孢霉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含量正常
A、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链孢霉的培养基中是否加入溴化乙啶
B、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由线粒体基因控制合成
C、细胞核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对线粒体基因的表达有影响
D、线粒体基因表达的产物可能对细胞核基因的表达有反馈抑制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秀丽隐杆线虫研究表明,一种叫做Mab3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能结合到其他基因的“开关”上,影响其表达,从而控制受精卵的性别发育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作用发生时精子和卵细胞不依靠细胞膜相互识别
B、受精卵发育中的细胞分裂和分化受到严格的遗传程序性调控
C、基因编码蛋白质的过程不发生碱基配对
D、基因的表达只有一种起始密码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生物学的科学研究与所用的科学方法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科学研究 科学方法
A 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 纸层析法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
C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标志重捕法
D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 假说-演绎法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Na+-K+泵既是一种在动物细胞膜上起作用的载体;也是一种能催化ATP水解的酶.这种泵每消耗1分子ATP就逆浓度梯度将3个Na+泵出细胞外,将2个K+泵入细胞内.由此可推断(  )
A、Na+-K+泵催化ADP+PiATP使K+进入细胞
B、Na+通过Na+-K+泵的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C、Na+-K+泵损坏会影响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
D、Na+-K+泵可被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成绿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马铃薯(2n=48)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病毒的侵染会导致其产量大幅下降,培育抗病毒的马铃薯新品种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方法.病毒复制酶基因(T)通常整合到受体细胞的9号染色体上,转基因抗病毒马铃薯植株基因型可表示为Tt.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马铃薯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组成情况如图1.限制酶Swa l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为 ATT↓AAAT.诸同答下列问题:

(1)上述抗病毒植株A的变异类型有
 
.植株A自交产生F1,F1为不抗病毒:抗病毒=1:1,则说明T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2)以植株A为母本,以正常的不抗病毒植株为父本进行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抗病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2.分析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有
 
.若以上述过程得到的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B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其中得到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植株占
 

(3)若图3中虚线方框内的碱基对被C-G碱基对替换,那么基因T就突变为基因t(不能控制合成正常的病毒复制酶).从抗病毒植株B(图2所示)中分离出图3及其对应的DNA片段,用限制酶Swa I完全切割,产物中共有
 
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4)若从上述抗病毒马铃薯植株B自交所得某F1细胞中分离出其中所含的各种T(或t)基因有关区域,经限制酶Swa l完全切割后,共出现330、777、877和1654对碱基的四种片段,那么该植株的基因型有多种可能性,其共同特点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几乎都是浅色型(s),到了二十世纪中叶,黑色(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在此过程中(  )
A、桦尺蠖的种群密度一定发生过明显的波动
B、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
C、由于环境污染,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突变率增加
D、桦尺蠖S基因和s基因同时存在说明物种具有多样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