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人体血液的PH值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是因为血液中有许多对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  )
A、一种弱酸和一种弱碱盐组成
B、一种强酸和一种弱碱盐组成
C、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组成
D、一种强酸和一种强碱盐组成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
分析: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解答: 解:一般情况下弱酸或弱碱与其盐(强电解质)的混合物具有缓冲作用,具有这种作用的系统称为缓冲系统,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所以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缓冲物质的组成,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与胰腺细胞合成和分泌胰蛋白酶有关的细胞器是(  )
A、细胞核、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B、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
C、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15倍,K+浓度膜内是膜外的35倍,这种浓度差与膜上的Na+-K+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Na+和K+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征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进行会导致ATP的枯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进行实验探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1组用水浴锅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冰块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
 
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的.
(2)此实验的自变量是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
 
作为因变量.
(3)该实验可能的结果与结论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北京南海子公园历史上是北京最大的湿地,后逐步衰落为环境脏乱差的垃圾场,经过湿地修复、垃圾无害化与景观恢复等,现已建成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湿地中的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B、群落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C、垃圾无害化处理说明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的演替
D、湿地恢复过程中,物种丰富度不断提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纯合子×纯合子,子代一定是纯合子
B、杂合子×杂合子,子代一定是杂合子
C、纯合子×杂合子,子代一定是杂合子
D、纯合子自交,子代一定是纯合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关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应将酶与底物分别保温后再混合
B、0℃左右低温降低酶活性,但其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C、超过酶的最适温度,酶将因为肽键被破坏而逐渐失活
D、从生活在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内最可能找到耐高温的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研究溶菌酶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得到了多种突变酶,并测得50%的酶发生变性时的温度(Tm),部分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半胱氨酸(Cys)的位置和数目二硫键数目Tm/℃
野生型T4溶菌酶Cys51,Cys9741.9
突变酶CCys21,Cys143152.9
突变酶FCys3,Cys9,Cys21,Cys142,Cys164365.5
(注:Cys上角的数字表示半胱氨酸在肽链的位置)
A、突变酶F的最适温度为65.5℃
B、突变酶C的热稳定性提高与半胱氨酸的数目有关
C、突变酶中二硫键的形成与半胱氨酸的位置无关
D、溶菌酶热稳定性的提高可能与空间结构的改变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多肽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已知肽酶P能断裂带有基团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氨基基团之间的肽键,则P能打开图中的哪个键:(  )
A、1B、2C、3D、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