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 。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 植株的根尖,通过 、 、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 进行PCR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
(6)对杂种植株进行 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唐山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 )
A.缺少生产者 B.分解者很少
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配制的培养基成分是:纤维素粉、NaNO3、Na2HPO4·7H2O、KH2PO4、MgSO4·7H2O、KCl、酵母膏、水解酪素,该培养基能使下面哪种微生物大量繁殖( )
A.酵母菌 B.自生固氮菌
C.各种细菌 D.纤维素分解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分子中所有化学键都储存着大量的能量,所以被称为高能磷酸化合物
B.三磷酸腺苷可简写为A~P—P—P
C.ATP中大量的能量都储存在腺苷和磷酸基团中
D.ATP中大量的能量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河北石家庄第一中学高二下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有6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610个,羧基有63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A.599、606、626 B.596、1、1
C.596、14、34 D.596、606、6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省惠州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
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
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
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省惠州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要获得一个杂种植株,需要哪些步骤( )
A.分离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组织培养→杂种植株
B.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融合→杂种植株→组织培养
C.获取细胞→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植株→组织培养→栽培
D.获取细胞→原生质体直接融合→组织培养→杂种植株→栽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小分子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 ATP 供能 | |
B. | 大分子物质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不需载体蛋白协助 | |
C. | 抗体分泌过程中,囊泡膜经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 | |
D. | 质壁分离复原时水分子内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广东省惠州市高二4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叙述符合基因工程概念的是( )。
A.在细胞内将DNA进行重组,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
B.将人的干扰素基因重组到质粒后导入大肠杆菌,获得能产生人干扰素的菌株
C.用紫外线照射青霉菌,使其DNA发生改变,通过筛选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D.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噬菌体自行感染细菌后其DNA整合到细菌DNA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