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关于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
A. 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
B. 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C.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
D. 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示中,甲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乙表示某绿色植物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Ⅰ、Ⅱ、Ⅲ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图丙表示在种植有植物的密闭玻璃温室中,二氧化碳浓度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丁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浓度的关系。
(1)图甲三种植物中最适合间作的两种是 ;叶肉细胞在a、b点时都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2)图乙中Ⅰ中产生的O2参与Ⅲ的第 阶段;Ⅱ进行的场所是 。
(3)从图丙曲线变化分析,图中代表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的点为 。
(4)图丁中,如果温度上升5℃,b点将向 (填 “上”“下”“左”“右”)方移动。
(5)在科学研究中常用呼吸商(RQ)表示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不同和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呼吸商(RQ)=释放CO2体积或摩尔数/吸收O2体积或摩尔数。不同底物在完全氧化时的RQ不同,糖类为1;脂质分子为0.7~0.8;有机酸大于1。同种呼吸底物、不同的供氧浓度具有不同的RQ。如实验结果经校正后,某底物呼吸记录数值如下表。请分析回答:当 O2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商为 ,其数值不同于O2浓度为25%时的原因是:氧气浓度为3%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为 ,表中显示,从O2浓度为 %起,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甲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图甲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①②③共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
B.图乙分子可识别“自己”和“非己”的成分
C.图甲中②与细胞的选择吸收有关,①②可作为气味分子的受体并完成信息的传递
D.将图乙平展在水面上,a部分与水面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1上,现用一只隐性雌蝇与一只显性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B.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1上
C.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Ⅰ上
D.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Ⅱ-1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和图2表示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2中a对应图1中的A→B段,c对应图1中的E→F段
B. 图1中D→E段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含量不变
C.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处于图1的C→D段
D. 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图2中d所示的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家系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病是常染体隐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8患两种遗传病的原因是Ⅱ-4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Ⅲ-10可能携带两种病的致病基因,且乙病基因来自Ⅰ-2
D.若Ⅱ-4与Ⅱ-5再生一个男孩,患两种病的概率是1/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B. 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D. 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2号个体无甲病致病基因。1号和2号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概率为
A. 1/3 B. 2/9 C. 2/3 D. 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 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 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 >K2>K3
D. 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