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此次蓝藻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 |
B. |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 |
C. | 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蓝藻大量繁殖 | |
D. | 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分析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包括:温室效应、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蓝藻现身巢湖并且大量繁殖,会导致该水域中鱼类等生物大量死亡,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A正确;
B、引起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B正确;
C、造成此次生态灾难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N、P等元素过多),造成藻类大量繁殖,蓝藻不属于外来物种,C错误;
D、在湖水中投放虾、蟹等以藻类为食的动物能有效抑制藻类的增殖,减少其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太湖无锡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为背景,考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及产生的危害;能合理解释太湖无锡水域发生严重水华现象的原因,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为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3为染色质;图乙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假设甲图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区间
B.在乙图的ab区间,甲图中的3数目会加倍
C.细胞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区间
D.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中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图甲所示,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细胞膜、内质网膜面积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两图中曲线所代表的细胞结构相同的是
A.b和③ B.c和② C.a和② D.a和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4-D浓度(mg/L)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 0 | 13.5 | 26.2 | 46.5 | 53.6 | 53.7 | 43.0 | 30.1 |
A. | 2,4-D浓度超过25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 |
B. | 2,4-D也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 |
C. | 2,4-D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 |
D. | 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mg/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与A、B、C、D四种物质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 |
B. | 物质A、B、C、D结构多样性只与a的种类、数量有关 | |
C. | A、B、C、D四种物质分别为胰岛素、淋巴因子、抗体、抗利尿激素 | |
D. | 物质A能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转化为血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白细胞吞噬病毒的方式是③ | B. | ④的含义是“是否需要载体” | ||
C. |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⑤ | D. | ⑥的含义是“是否为逆浓度运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⑤ | B. | ①③④ | C. | ②③⑤ | D. | ②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 | |
B. |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 | |
C. |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 |
D. | 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 |
B. | 相应的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 | |
C. | 组织液中增殖的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可制成疫苗 | |
D. | 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