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Ⅱ-l与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对该家系描述错误的是( )
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乙病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C. Ⅲ-l与Ⅲ-4结婚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的概率是l/16
D. Ⅲ-2与Ⅲ-3结婚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是l/8
【答案】D
【解析】Ⅰ1、Ⅰ2患甲病,有一个不患甲病的女儿Ⅱ3,因此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Ⅱ-2不患乙病,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Ⅲ-2,又由题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因此乙病是X色体隐遗传,B正确;由系谱图分析,Ⅲl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各占1/2,Ⅲ4的基因型是AaXBY,Ⅲl与Ⅲ4生出两病兼患的概率是1/2×1/2×1/4=1/16,C正确;因为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aaXbY;Ⅲ-2患两种病,其父Ⅱ-1正常,所以Ⅲ-2的基因型为AaXbY,因为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所以Ⅲ3的基因型是aaXBXB,所以Ⅲ2与Ⅲ3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1/2,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高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B. 量取2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mL量筒而不用10mL量筒
C. 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D. 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若图I中的2和6表示两个Y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
A.体细胞 | B.初级卵母细胞 |
C.初级精母细胞 | D.次级精母细胞 |
(2)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 条。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15N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
(3)图II中有 个染色单体,如果①上某位点有基因B,则基因b正常情况下应存在于 上。
(4)图II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关系可用图III中的 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 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特异性免疫力弱
C. 浆细胞能识别特定的抗原并合成相应的抗体
D. 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麻风杆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受精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获能后的精子与卵子相遇后,释放顶体酶穿越放射冠进入透明带
B.雄原核形成的同时,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C.顶体反应是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第一道屏障
D.精子外膜与卵细胞膜相互融合,精子入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左右,最适pH为8
B.当pH为8时,影响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逐渐升高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15N标记某丙氨酸,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将出现放射性,而游离的核糖体无放射性
B. 给水稻提供14C02,则14C的转移途径是:14C02→14C3→(14CH2O)
C. 给水稻提供14C0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环境有可能山现14C2H5OH)
D.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l80,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能含有18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分子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为G1期,细胞核中发生蛋白质合成
B.cd时期的每个细胞都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
C.cd时期可能发生交叉互换
D.de时期表明同源染色体发生了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