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0个碱基对所导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片段缺失 | |
B. | 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但不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 |
C. |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其原因一定是基因突变 | |
D. |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差异,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 |
分析 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解答 解:A、某染色体上的DNA缺失150个碱基对所导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但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减数第二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其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也可能是交叉互换(基因重组),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移向两极的两组染色体上的基因差异,导致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能正确区分各种变异类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西省高三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设在某一个群体中,AA、Aa、aa三种基因型的个体数量相等,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下图表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自然选择对A或a基因有利时其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如曲线甲所示,该种群将进化成新物种
B.曲线甲表示当自然选择对隐性基因不利时显性基因频率变化曲线
C.图中甲、乙曲线变化幅度不同主要取决于生物生存环境引起的变异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表现型而不是决定表现型的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省莱州市高三上第一次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光合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Klx) | 光饱和时光照强度(Klx) | 光饱和时CO2吸收量(mg/100cm2·h) | 呼吸强度 (mg/lOOcm2·h) | |
甲植物 | 1 | 3 | 11 | 5.5 |
乙植物 | 3 | 9 | 30 | 15 |
A.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当光照强度为1 Klx 时,甲植物叶肉细胞不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当光照饱和时提高CO2浓度,乙植物CO2吸收量仍为30 mg/l00cm2·h
D.当光照强度为3 Klx时,甲与乙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 mg/100cm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与氧气结合释放能量 | B. | 把化学能转变成化学能 | ||
C. | 丙酮酸分解成酒精和CO2 | D. | 控制某些蛋自质的合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 |
B. | 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 | |
C. | 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
D. | 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剪除脑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脑对脊髓的控制 | |
B. | 在实验1的搔扒反射中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 | |
C. | 实验2不出现搔扒反射的原因是效应器被破坏 | |
D. | 本实验说明搔扒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细胞内需要储备大量的ATP以供各项生命活动利用 | |
B. | 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 | |
C. |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细胞的共性 | |
D. | 蓝藻内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以及叶绿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