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如图是突触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左(填“左”或“右”).
(2)图中序号④⑤的名称依次是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
(3)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的是②.(填序号)
(4)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①处细胞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在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该处细胞膜电位是外负内正;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即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分析 本题是对突触的结构和兴奋的产生和传递的考查,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

解答 解:(1)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图中神经兴奋传递的方向是向左.
(2)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轴突,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后膜③的名称是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③中所含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
(3)②结构的是线粒体,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神经兴奋的传导提供能量.
(4)①结构的名称是轴突.在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电位分布为外正内负,在神经纤维受刺激时,电位分布为外负内正.
(5)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方向是单向的,原因在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
故答案为:
(1)左  
(2)突触前膜、突触后膜,高尔基体,突触小泡
(3)②
(4)外正内负,外负内正  
(5)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6)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单向,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点评 本题考查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特点和原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生物中,均为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A.蓝藻、大肠杆菌B.小麦、变形虫C.葡萄球菌、酵母菌D.流感病毒、大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形态,在使用高倍镜观察之前必须先用低倍镜确定观察目标
B.可以用玻璃纸做成的透析袋装入高浓度的蔗糖溶液放入清水中模拟生物膜的透性
C.可以用血细胞计数板的方法统计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
D.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它的呼吸方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完成下列相关实验.
取大小均匀的某种玉米干种子40粒,均分成甲、乙两份,给予甲组种子适宜的条件浸种,乙组仍保持干燥.待甲组种子发芽后,向两组种子中加入蒸馏水、二氧化硅充分研磨匀浆,过滤,得到等量的提取液.取6支试管分别将两组提取液等量分装入三支试管,如图所示,然后进行如下实验(干种子中的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
(1)若向A、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沸水浴一段时间,观察该两支试管,其中液体颜色呈砖红色的试管是A,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种子萌发过程中产生还原糖.
(2)若向B、E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碘液,观察两支试管,发现液体的颜色均是蓝色,且E试管液体的颜色比B试管液体的颜色深,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被水解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材料
B.蛋白质的检测过程中不需要水浴加热
C.检测还原糖是用的是本尼迪特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
D.油脂的检测需要用到显微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下表列出了教材中部分实验材料、实验条件和观察内容,请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III染液、50%酒精溶液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人口腔上皮细胞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人口腔上皮细胞健那绿染液线粒体的形态
D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解离液(含HCL、酒精)、0.3 g/mL蔗糖溶液、清水质壁分离及复原
(1)A组实验中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2)B组实验中被染成绿色的部位是细胞核.
(3)C组实验与B组实验取材相同,但B组实验要对材料进行水解,C组实验不需要水解,只需对材料直接进行染色就能观察到相应的现象,其原因是健那绿是活性染料.
(4)D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解离液破坏了细胞的原生质层,细胞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5)黄豆是制作豆腐的原料,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检测黄豆中是否含有蛋白质.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材料:净泡过的黄豆、清水、豆浆机、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试管、量筒、试管架、大小烧杯、滴管等.
步骤:①在豆浆机中加入浸泡过的黄豆和一定量的清水,研磨,倒出豆浆
②向试管内注入2mL待测豆浆
③向试管内注入1mL0.1g/mL的NaOH溶液,摇匀
④向试管内注入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摇匀
⑤观察试管内的颜色变化
结果预测与分析:a若试管内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黄豆中含有蛋白质;
b若试管内不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黄豆中不含有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
(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地理隔离、生殖隔离;b的实质变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变异是不定向的.
(3)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50%
(4)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frac{1}{11}$(分数形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描述某种生命活动的模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a代表寒冷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若A代表人体T细胞,a为抗原刺激,b、c可分别代表B细胞以及效应T细胞的形成
C.若A为调节中枢,a为渗透压升高,b、c可分别代表抗利尿激素的减少和产生渴觉
D.若A代表人体B细胞,a为抗原刺激,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以及记忆细胞的形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一下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产生的两条染色体 B.分别来自父母双方的两条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