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大同市高一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内的小囊泡可来自
①内质网 ②高尔基体 ③细胞膜 ④液泡 ⑤线粒体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选修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体)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科学家用拟南芥下胚轴插条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促进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50μmol/L
B.两种激素浓度为0时,拟南芥下胚轴插条均有一定的生根量,这与其自身的激素有关
C.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细胞中,生长素和乙烯是同时合成并发挥作用的
D.ACC对拟南芥下胚轴插条生根作用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选修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A. 根水平生长,茎向上弯曲 B. 根水平生长,茎向下弯曲
C. 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 D. 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
(1)某同学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时,进行了示意图1所示的实验,你从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
试分析获得这一结论的理由 。
(2)另一同学做了示意图2所示的实验设计,将经过图2甲处理后的琼脂块,分别放在切去尖端且长度相同的a、b、c、d的胚芽鞘切面上(见图2乙),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①若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用a、b、c和d作答),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转移了;
②乙中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 (用a、b、c和d作答),说明单侧光使生长素分解了。
(3)实验假设:如果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在小麦胚芽鞘的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则小麦胚芽鞘向光弯曲.
实验材料:小麦胚芽鞘,刀片,琼脂薄片若干。
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预测:见示意图3。
实验结论:实验假设成立。
有同学认为实验设计示意图3中的实验结果预测是错误的,你认为正确的现象应该是 ,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死靶细胞内的麻风杆菌
B、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均能识别抗原
C、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
D、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艾滋病都是机体免疫功能过弱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江苏省高二必修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的抗性变异
C.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中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体神经调节过程中部分有关的结构如图所示。请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神经递质存在于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②兴奋在①处的传导特点是神经信号以电信号形式单向传导;
③丙图中与②形成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④若甲图表示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则a、c为兴奋部位;
⑤在人体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若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表现为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则受伤部位可能是传出神经或效应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