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哮喘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都是由染色体变异引发的疾病
B.患者父母一定患有该种遗传病
C.可通过观察血细胞的形态来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上学期10月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除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
B.用伞藻做验证细胞核功能的实验时不需要移植细胞核
C.蓝藻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结构与绿藻细胞的细胞核相同
D.不同细胞中核膜上的核孔数量不同,具体数量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6学年江苏泰州姜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击病原体的特异性蛋白质称为
A.抗原
B.抗体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6学年江苏泰州姜堰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人在静脉注射时所用的生理盐水的浓度必须与血浆浓度基本相同,其原因是
A.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使体内增加水分
C.使体内增加无机盐
D.使体内营养物质保持稳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内蒙古包头市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为基础,培育出④⑤⑥⑦四个品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Ⅰ叫做 ;Ⅲ过程常采用的方法是 ,④Ab可称作 植株。
(2)用Ⅰ、Ⅱ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用Ⅰ、Ⅲ、V培育出⑤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为 。
(3)从③培育出⑥常用的化学药剂作用部位是 ,其作用的时期是_________。则⑥是 倍体。
(4)用②培育出⑦所采用的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本校连续四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对全体学生进行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1)分析上表数据,可反映出红绿色盲遗传其有 特点,并什算出调查群体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 。
(2)调查中发现一男生(III 10)患有红绿色,,其姐姐患有白化病,经调查其家族系谱图如下.
①若Ⅲ7与Ⅲ9婚配,生育子女中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_______。
②若Ⅲ7为肤色正常的纯合子,与一基因型为aaXBXB的女性结婚,妻子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会患这两种病。妻子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若妻子基因型为aaXBXb,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_____。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
(3)当地人群中约2500人中有一个白化病患者。现在有一个表现型正常,其双亲也正常,但其弟弟是白化病患者的女性,与当地一个无亲缘关系的正常男性婚配。他们所生孩子患白化病的概率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②两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③到④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⑤X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
D.③到⑦过程如果出现突变和重组,将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河北省高三上学期四调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嗦吟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B.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C一条链中A+T的数量为n
D.G的数量为m一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a、t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
C.图乙中tb到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积累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