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如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A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该实验不能确定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生长素类似物NAA的最适浓度范围,所以为了达到实验目的,应进行预实验,A项正确;依题意,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为该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之一,应控制相同的时间,不能得出NAA促进生根效果与其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的结论,B项错误;图中所示曲线只是部分结果,NAA浓度大于c时平均生根数目未知,不能确定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C项错误;该实验中时间是无关变量,对照实验中必须保证无关变量的统一,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所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的能力,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西桂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市售的塑料杯装的酸奶,从外观上看,最可能变质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汕头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会出现

①同源染色体配对 (联会 )②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③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④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A.①④③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三1月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8分)某种狗的毛色受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种基因控制。第一种基因控制毛色,其中黑色为显性(B),棕色为隐性(b)。第二种基因控制颜色的表达,颜色表达是显性(E),颜色不表达为隐性(e)。无论遗传的毛色是哪一种(黑色或棕色),颜色不表达狗的毛色为黄色。一位育种学家连续让一只棕色的狗与一只黄色的狗交配,所生小狗全为黑色,用子代雌雄黑狗互交,结果生下的小狗有黑色、黄色和棕色三种体色。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实验中,亲代棕毛狗和黄毛狗的基因型分别是 、 。

(2)理论上说,F2中各种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应为 ,(2分)其中黄毛狗的基因型有 种,如果让F2中黄毛狗与亲代棕色狗交配,其后代出现棕毛狗的几率是 。

(3)这两对基因的传递遵循 规律,如果要利用以上家系设计测交实验验证该规律,可以从F2黄毛狗中选出适合基因型个体与任一异性 狗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三1月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③决定的

B.神经细胞膜上识别递质的是①

C.b可表示肌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②有关,与③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三1月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现用洋葱根尖进行如下处理并完成实验:①用蒸馏水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②将正常培养的装置移到冰箱中再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统计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③在蒸馏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甲苯培养根尖,观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A.实验①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长方形细胞,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染色体变化特点

B.实验②是为了验证“低温可能是形成多倍体的诱因”,其原理是低温抑制着丝点分裂

C.实验③的目的可能是研究甲苯对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影响,但还需设计对照组

D.实验③依据的原理之一是“致癌物质会使细胞发生基因突变,原癌基因被激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高三1月调研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所示为从血红细胞中提取核糖体的大致过程,下列对该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步骤(1)加入14C—氨基酸的目的是为了在步骤(5)中检测核糖体

B.步骤(2)的目的是破坏细胞膜

C.步骤(3)(4)的目的是分离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D.该过程运用了渗透作用原理、同位素示踪、离心法、层析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北省高三12月调考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常采用“半叶法”.其原理是:将植物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剪下置于暗处.另一部分(B)则留在植株上,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过一定时间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分别烘干称重,获得相应数据.则可计算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单位:mg/dm).现有一种“改良半叶法”,可大大提高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步骤如下

(1)选择测定样品:在田间定有代表性的植物叶片(如叶片在植株上的部位、叶龄、受光条件等)20片.用小纸牌编号.

(2)叶片部处理:为了使实验数据准确必须设法使所选定的叶片中的_________无法外运也不能从其他部位运入但又不影响_________的供应.为此常用环割法破坏叶柄的_________但又不能伤及_________若环割后开始实验前发现_________则说明环割失败应中止实验

(3)剪取样品:按编号次序分别剪下对称叶片的一半(即A部分)(不剪下主叶脉)按编号顺序置于湿润的环境中,贮于暗处.经过5小时后.再依次剪下另外半叶(即B部分).同样按编号置于湿润环境中,两次剪叶的速度应尽量保持一致,还应尽可能使光下和暗处的温度保持一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重比较:将各同号叶片之A,B两部分按对应部位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放上已知面积的方形金属模板.用刀片沿金属板的边缘切下两个方形叶块,分别烘干至恒重。称重(分别记为WA、WB)记录。

(5)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6)△W=WB-WA,则△W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设每次截取光照下的叶片面积为d.每次光照时间为t.则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K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海南东坡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

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

A.a、b和d B.a、c和e

C.c、d和e D.b、c和e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