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其过程如图22所示。字母A-H表示相应 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罗马数字I-III表示结构部位。
(1)图中物质B是___________,E是___________,过程②为___________,II为___________(单/双)层膜结构。
(2)A物质由I进入III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某植物叶长得茂密时,阳光通过其叶间的空隙,在较低矮植物的叶片上投下“光斑”,“光斑”会随时间的推移而移动。兴趣小组为探究在这种条件下低矮植物叶光合 作用的变化,测定了在“光斑”照射前后,其叶片吸收CO2和释放的情况,如图所示。
(3)据图,以下各项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光斑移开时,光合作用仍在进行
B.图中a、b、c三点浓度持续升高
C.ab段变化的原因仅受暗反应中酶数量的制约
D.c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只是叶绿体和线粒体
(4)当光斑移开时,O2的释放速率立刻下降而C02吸收速率却延续了一段时间才逐渐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高能电子 ADP+Pi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单 协助扩散 AB 光斑移开时,光照强度迅速减弱,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O2的速率也立刻下降。而此时,由于“光斑”照射时积累了一定量的NADPH和ATP, 使暗反应能持续一段时间,暗反应CO2的吸收速率也能持续了一段时间才下降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图示:图中物质A是H+,物质B是高能电子,物质C是NADP+,物质D是NADPH,E是ADP+Pi,过程①为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②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II为类囊体薄膜,由单层膜结构。
分析曲线图形:在“光斑”照射时,氧气的释放量瞬时增加,说明光反应增强,而“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变化趋势是光反应先增加,然后降低,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限制的原因是受暗反应酶数量的限制;CO2曲线ab段的变化的原因是光反应产生了大量的[H]和ATP,所以暗反应的进行与光照有关。
(1)通过分析可知:图中物质B是高能电子,E是ADP+Pi,过程②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II为类囊体薄膜,由单层膜结构。
(2)H+物质由I进入III的运输方式是需要载体,又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3)A.光斑移开后光反应停止,但是光反应的产物有部分积累,还可以供给暗反应反应一段时间,故光斑移开后一段时间,光合作用仍在进行,A正确;
B、分析图示可知,图中a、b、c三点氧气的释放速率大于0,故氧气浓度持续升高,B正确。
C、通过分析可知,ab段变化的原因之一是受暗反应中酶数量的制约,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的限制,如二氧化碳的量等等,C错误;
D、c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是叶绿体和线粒体、细胞质基质,D错误。
故选AB。
(4)当光斑移开时,O2的释放速率立刻下降而C02吸收速率却延续了一段时间才逐渐下降,其原因是光斑移开时,光照强度迅速减弱,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O2的速率也立刻下降。而此时,由于“光斑”照射时积累了一定量的NADPH和ATP, 使暗反应能持续一段时间,暗反应CO2的吸收速率也能持续了一段时间才下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第7号染色体和第9号染色体之间可能发生图1所示的变异,该个体被称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且表现型正常。后代若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三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有三份),表现为痴呆;出现9号染色体“部分单体”(细胞中9号染色体的某一片段只有一份),则胚胎早期流产。已知发生变异的第7号、9号染色体能分别与正常第7号、9号染色体联会,形成配子。图2为由于第7号、9号染色体变异而导致的流产、痴呆系谱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的变异类型是___________,该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___________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改变。
(2)图2中I-1、II-1染色体正常;II-2表现型虽正常,但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则II-2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__;若III-3个体能存活,则III-3个体为7号、9号染色体变异携带者的概率是________。
(3)个体III-1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下一女儿但表现为痴呆的概率是_________。
(4)为避免生出痴呆患儿,建议婚前进行遗传咨询,孕妇妊娠期间须进行___________,如羊水检査,从而诊断出胎儿染色体是否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猫是XY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生物,当猫体细胞中存在两条X染色体时,只有一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能够表达,另一条X染色体异质化失活形成巴氏小体,且在不同体细胞中X染色体的表达或失活是随机的。
I.猫的毛色黑色和黄色分别有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选择两只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单色猫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
性别 | 亲代表现型 | F1表现型 | F2表现型 |
雌性猫 | 黑色 | 黑黄相间色 | 黑色:黑黄相间色=1:1 |
雄性猫 | 黄色 | 黑色 | 黑色:黄色=1:1 |
II.已知等位基因S和s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猫的毛色出现白色块块状区域的面积,基因型为ss时无白色斑块,基因型为Ss时白色斑块面枳小于50%,基因型为SS 时白色斑块面枳大于 50%。
III.等位基因D和d位于另一对常染色体上,当基因型为dd时,会使猫的毛色出现淡化,如黑色可以淡化为蓝色,黄色可以淡化为奶油色。
注:当猫的毛色同时出现黑黄白,称三花猫。
请思考:
(1)F1中雌性猫毛色为黑黑相间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等位基因S和s的基因座位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
(2)I中亲本多次交配产下的后代中偶尔出现一只黑黄相间的雄猫,该猫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并用遗传图解表示该猫形成过程____________(配子只要求写出与该猫形成有关的类型)。
(3)—只纯合雌性蓝白猫与一只纯合雄性猫交配,产下一只三花猫,且白色面积小于50%,则与该蓝白猫交配的雄性猫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这对亲本产生的F1雌雄猫相互交配,选取F2中的三花猫和黄猫交配,则F3中出现三花猫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 Cl- 通道开放,使 Cl- 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B.甘氨酸能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C.突触能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转变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 1 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A、B、C、D 表示激素),图 2 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 1、图 2 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图 1 中激素____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引起____分泌增加;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丙模式调节分泌量,此时胰岛 B 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 ________的一部分。
(3)若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则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
(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 2 乙模式调节的,当人体内________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局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均为脂质,可以用苏丹Ⅲ染液染色观察
B.由①组成的膜称为单位膜,细胞膜由两层单位膜组成
C.②是脂溶性的,分布在脂双层内部
D.①中的两层结构完全相同,②使该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痛时,先缩手后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中E为感受器,A为效应器,痛觉在图中的甲方框处形成
B. 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D处的电位分布是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
C. 图中共5个突触,当手被尖锐的物体刺到发生缩手反射时,反射弧为A→B→C→D→E
D. 甲代表的低级中枢受乙代表的高级中枢的控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以下是相关的实验研究过程及结果:
实验材料:人肝癌细胞(HepG2),培养液,0.02% 二甲亚砜溶液,用0.02% 二甲亚砜溶解的0.5ug/mL、lug/mL、1.5ug/mL的蜂毒素溶液,培养瓶等。
实验思路:
①将等量的人肝癌细胞(HepG2)悬液,分别接种于若干含有等量培养液的培养瓶中;将培养瓶放于37℃、5%C02培养箱中培养24h,静置、去掉上清液;
② ,再加入等量的培养液,于37℃、5%C02培养箱中继续培养;
③培养72h,每24h用细胞计数仪检测癌细胞数。
(1)请完善上述实验思路中相关内容。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实验中,每组细胞培养瓶不止一个,统计后求平均值,目的是 。
(3)设对照组癌细胞增殖率为100%,用下面公式计算各用药组癌细胞增殖率:增殖率(%)=[(用药组各肘段癌细胞数-用药组开始癌细数)/(对照组各时段癌细胞数-对照组开始癌细胞数)]×l00。得到以下数据:
表1蜂毒素对HepG2细胞增殖率的影响
组别 | 培养时间(h) | |||
24 | 48 | 72 | ||
对照组 | 100 | 100 | 100 | |
给药组(ug/mL) | 0.5 | 78 | 62 | 48 |
1.0 | 68 | 26 | 48 | |
1.5 | 48 | 12 | 5 |
①请将表中前48小时的数据转化为相应给药组细胞增殖率随时间变化的柱形图。
②通过数据和柱形图分析可以得出蜂毒素对HepG2细胞的作用效果的特点是: 。
(4)人体内癌细胞凋亡 (会/不会)引起炎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Ⅰ(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Ⅱ(电极分别在R、S的细胞外侧),给予P点适宜刺激后,电表Ⅰ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P→Q兴奋传导过程
B.刺激P点,电表Ⅱ的指针将发生两次反向偏转
C.刺激S点,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
D.刺激S点,电表Ⅱ将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