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有关科学发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并提出了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观点
C.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分析 1、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2、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电镜下看到的中间的亮层是脂质分子,两边的暗层是蛋白质分子,他把生物膜描述为静态的统一结构.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解答 解:A、沃森和克里克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进一步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A正确;
B、施莱登和施旺建立了细胞学说,并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观点,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错误;
C、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C错误;
D、格里菲斯通过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细胞膜的探索历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建立者和内容;识记细胞膜的探索历程;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录实验的过程及结论,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如图表示人体内两种调节系统的部分结构或关系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则图甲中a细胞为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①处的激素名称为甲状腺激素,作用为-(用“+”或“-”表示).
(2)若乙图代表缩手反射的反射弧.(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Z为突触间隙)
①A代表反射弧的效应器,刺激图中的X、Y位点,可产生缩手反射,该反射过程中,Z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化学信号.
②如果在Y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表,给予X点和Y点各一个适宜强刺激,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的次数分别为0次和2次.
③已知某种药物可以阻断反射活动,为探究其作用机理,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药物放在Z点,刺激Y点,发现电流表发生偏转,而效应器无反应.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这种药物是通过阻断突触处的信号传递起作用的.另一同学对此实验作了相应的补充,使之更严密.你认为他的补充意见应该是将药物放在X点,刺激Y点,观察效应器的反应.
(3)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变化)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图丙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①精神因素能使T细胞活性下降,导致机体生成抗体能力降低的原因是淋巴因子的分泌量减少,且(识别)呈递抗原的能力降低,影响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使抗体的生成量减少.
②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激素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
③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动物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途径有:一是通过信息分子经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通过细胞间的接触实现信息交流,例如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就是通过此途径实现的.
(4)某同学认为一种植物(N植物)的提取液对SARS病毒有抑制作用,他以小白鼠为研究材料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证明.
实验步骤:①选择一只健康的小白鼠,让小白鼠感染SARS病毒.
②在喂养小白鼠的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N植物提取液,观察小白鼠是否出现患病症状.
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存在明显的不科学之处,请指出两点:
ⅰ没有对照实验;
ⅱ用于实验的小白鼠数量太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根据杂交试验结果分析,家兔毛色性状受常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将纯合灰毛雌家兔与纯合白毛雄家兔杂交,F1都是灰毛.若用F1中所有雌家兔与亲代白毛雄家兔回交,子代中白毛:灰毛为3:1.请回答:
(1)亲本中白毛兔的基因型为aabb (若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回交子代中,白毛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
(2)若让回交子代中的灰毛个体间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灰毛:白毛=9:7,其中白毛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3}{7}$.
(3)若亲本中一只白毛家兔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两个荧光蛋白基因,分别是G和R.单独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分别呈现绿色、红色荧光,同时带有G、R基因的精子能呈现绿色和红色荧光叠加.请根据该家兔产生精子的性状及比例,判断G、R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不考虑突变)
①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25%、红色荧光25%、绿色、红色荧光叠加25%、无荧光25%,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红色荧光4%、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6%、无荧光46%,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精子呈现绿色荧光46%、红色荧光46%、绿色、红色荧光叠加4%、无荧光4%,则可推断G、R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相同位置、不同位置)上.
(4)以上③中红绿荧光叠加和无荧光的精子共占8%,这两类精子形成原因是在某些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发生这一变异的初级精母细胞占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冬天,同学们从温暖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度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寒冷可引起皮肤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传至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经中枢处理,使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热量散失).在此调节过程中,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除了上述的毛细血管外,还主要有汗腺、骨骼肌、肝脏(答出两项即可).
(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在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暖的室内的“精气神”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
还有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的功能.
(3)由于室内外温差很大,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同学们的身体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即使是在夏季,医生也建议,在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之后最好不要立即到温度很低的空调间“乘凉”,其主要依据是低温环境的刺激,使机体产热作用增强、毛细血管收缩、出汗减少,最终导致机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C.沃森和克里克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活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用红色橡皮泥和蓝色橡皮泥制作的两种染色体分别代表来自不同亲本的染色体
B.用 2 条 5cm 长的红色橡皮泥和 2 条 5cm 长的蓝色橡皮泥代表已复制的 2 对同源染色体
C.两条颜色长短一样的橡皮泥中部用一根铁丝扎起来,铁丝代表着丝粒
D.在纸上画的 MⅡ的两个纺锤体都要与 MⅠ的纺锤体垂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是氨基酸,若某种B分子由n个b分子(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m)组成的2条链组成,则该B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mn-18(n-2).
(2)物质c在人体细胞中共有4种,分子中含氮碱基的不同决定了c的种类不同.
(3)C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4)在遗传学中,脱水缩合指(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5)若物质B的生理作用是降低动物的血糖浓度,则B在胰岛B细胞细胞内合成,该细胞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至少写出3种)等细胞器参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9.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孟德尔--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基本定律
B.萨顿--用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伴性遗传定律
C.艾弗里--用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CO2、血红蛋白、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
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蛋白、氨基酸、H+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