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DNA复制所需要的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从3′端延伸DNA链 | |
B. | 引物与DNA母链的关系是碱基互补配对 | |
C. | 添加缓冲溶液的作用是维持pH基本不变 | |
D. | DNA聚合酶可以用来合成引物 |
分析 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4、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5、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
解答 解:A、引物的作用是使DNA聚合酶能够从引物的3’端开始复制,A正确;
B、引物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一个引物与目的基因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个引物与目的基因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B正确;
C、缓冲物质指能调节溶液的pH值,使溶液的pH值在加入一定量的酸性物质或碱性物质时保持恒定或小范围变化的一种物质,C正确;
D、DNA聚合酶延伸DNA片段,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PCR技术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PCR技术的概念、原理、操作步骤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叙说.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图可以说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pH 的升高,酶的活性先降低后升高 | |
B. | 甲图可以说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 |
C. | 乙图实线表示PH为8的变化曲线,则虚线表示PH为4的变化曲线 | |
D. | 乙图中若该反应过程中温度适当降低,则b点不移动,a点右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能发生基因的表达 | |
B. | 叶绿体产生的ATP可以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 |
C. | 中心体在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
D. |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及叶绿体基质都含有R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造血干细胞 | B. | 多能成体干细胞 | C. | 骨髓基质细胞 | D. | 胚胎干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缺乏胰岛素、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 B. | 缺乏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 ||
C. | 缺乏生长激素、胰岛素、甲状腺激素 | D. | 缺乏胰岛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两者的嘌呤种类皆相同 | B. | 两者的嘧啶种类皆相同 | ||
C. | 两者有相同的五碳糖 | D. | 两者的嘌呤总量皆等于嘧啶总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 |
B. | 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 | |
C. | 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 | |
D. | 研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2.5% | B. | 25% | C. | 50% | D.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