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有丝分裂能保持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
A、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
B、在前期形成纺锤体
C、在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
D、在末期形成赤道板
考点: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专题:
分析:经过间期染色体的复制,虽然染色体的数目不变,但出现了染色单体;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最终平均分配给两个子细胞,这样子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亲代细胞相同.由此可见,有丝分裂能保持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
解答: 解:A、在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出现染色体单体,这是影响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性的因素,A正确;
B、在前期形成的纺锤体,能在后期将分开的子染色体拉向两极,也是影响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性的因素,B正确;
C、在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这是影响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稳定性的因素,C正确;
D、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因此不会影响细胞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2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某时期模式图,图3表示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的变化,图4表示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关系.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中共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图2细胞中共有0条姐妹染色单体
B、图4中a可对应图3中的BC段;图4中c可对应图3中的AB段
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如图4中d所示的情况
D、图1细胞处于图3中BC段;完成图3中CD段变化的细胞分裂时期是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利用肺炎双球菌所做的一组免疫学实验,根据实验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A起对照的作用,说明肺炎双球菌能使小鼠死亡
B、实验B中杀死的肺炎双球菌相当于免疫预防中的抗原
C、实验B中的小鼠产生的抗体是由小鼠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的核糖体合成的
D、从B组实验中存活小鼠体内获得血清注射给另一正常小鼠,则正常小鼠感染肺炎双球菌后不会致死,原因是该小鼠进行了主动免疫,体内有相应的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
C、主根的生长只受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影响
D、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只能是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人体及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次性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尿量增加
B、病毒再次入侵人体→记忆B细胞产生抗体→清除病毒
C、短时间饥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浓度维持正常
D、炎热刺激→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皮肤血管收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人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如果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都进入次级卵母细胞中,那么,形成的卵细胞与正常的精子结合,其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是(  )
A、22AA+XXY
B、22AA+XXX
C、22AA+XXY或22AA+XXX
D、22AA+XXY或22AA+XY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对此图解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A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B、在此生态系统中,若一只狼捕食了一只野兔,则该野兔中约有10%~20%的能量流入这只狼体内
C、次级生产量是B、C、D等异养型生物同化的总能量减去它们自身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
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ATP结构简式是
 
,神经细胞中的ATP来自
 
(细胞结构).
(2)研究发现,剧烈运动时肌肉缺氧,葡萄糖消耗增加,但ATP的生成量没有明显增多,原因是
 
 

(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二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如果要研究ATP是否能在神经元之间起传递信号的作用,则图中的
 
属于无关变量应予以排除.
(4)由图可知,在传递信号过程中,在细胞间隙中的有关酶的作用下,ATP的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的中文名称叫
 

(5)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编号 A B C D E F
X物质的浓度(ng?mL-1 0 2 4 8 15 32
细胞内ATP的浓度(nmol?mL-1 80 70 50 20 5 1
细胞死亡的百分率 1 3 10 25 70 95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若用混有浓度为2ng?mL-l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会受到
 
(促进/抑制),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蒲公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的种子无休眠期,也可用肉质直根扦插繁殖.生长于背风向阳处的植株叶型为全缘型,生长于向风荫蔽处的植株叶型为缺刻型.为了探究“蒲公英缺刻叶型的形成是否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同一田野中生长良好的蒲公英为材料,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实验思路.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取叶全缘的一株蒲公英上的两粒种子,分别栽种于装有沃土的甲、乙两花盆中催芽;发芽后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为背风向阳处,乙为向风荫蔽处;观察叶型
B、取叶全缘的蒲公英的同一直根,切取相似两段,分别栽种于装有沃土的甲、乙两花盆中催芽;发芽后于适宜条件下培养,甲为背风向阳处,乙为向风荫蔽处;观察叶型
C、选取叶型缺刻型和全缘型的两株生长良好的蒲公英,取其根,切取相似的两段,分别埋于装有沃土的甲、乙两花盆中催芽;发芽后于背风向阳处培养;观察叶型
D、选取生长良好的同一直根,切取相似两段,分别埋于沃土中催芽,培育至出现成熟叶型分别移栽于甲、乙两花盆培养,甲为背风向阳处,乙为向风荫蔽处;观察叶型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