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科学探究
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的最有效的抗癌制剂之一.目前,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而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红豆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科研人员取生长状况相似的野生南方红豆杉和人工栽培的南方红豆杉,分别测量其不同部位完全烘干的样品中紫杉醇的含量(占干重的百分比),测定结果见表1.
表1:南方红豆杉树木各部位紫杉醇含量(%,w/w)
 树皮树叶枝条种子
野生植株0.017770.009460.012800.01406
人工栽培植株0.014830.001020.001930.01256
(1)从实验结果看,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树皮.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为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树叶或者枝条或种子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科研人员为寻找更多紫杉醇来源,尝试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从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中提取紫杉醇.
表2:植物组织培养培养基配方
编号培养基配方
1MS+6-BA(10-8mol/L)+NAA(10-9mol/L)
2MS+6-BA(10-10mol/L)+NAA(10-9mol/L)
3MS+6-BA(10-9mol/L)+NAA(10-10mol/L)
4MS+6-BA(10-9mol/L)+NAA(10-8mol/L)
5MS+6-BA(10-8mol/L)+IAA(10-9mol/L)
6MS+6-BA(10-10mol/L)+NAA(10-10mol/L)
7MS+6-BA(10-10mol/L)+IAA(10-9mol/L)
8MS+6-BA(10-10mol/L)+IAA(10-11mol/L)
9MS+6-BA(10-9mol/L)+IAA(10-10mol/L)
10MS+6-BA(10-11mol/L)+IAA(10-10mol/L)
注:表中MS是植物组织培养常用的培养基,IAA(吲哚乙酸)、6-BA(细胞分裂素)、NAA(奈乙酸)为常用植物激素或类似物.
Ⅰ实验准备
(2)科研人员在大量生产红豆杉的愈伤组织时,最可能采用上表中的6号培养基.想通过实验确定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表2中的10种培养基中,哪些适合用来尝试生根,请写出编号2、4、7、10.
Ⅱ实验方法与过程
①准备好若干种要尝试的培养基,分别命名为G1G2G3…Gn,每种培养基3瓶,分别标为1号瓶、2号瓶、3号瓶.
②在超净台上,将长势相当的愈伤组织切成大小相同的小块,分别接入各培养基中.
(3)所有接种好的培养瓶放在相同的温度和光照、无菌条件下培养.
(4)观察各种培养基中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若要确定哪种培养基是最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观察的指标一般是根的长度,请你设计一张记录表格.
Ⅲ.结果预测
(5)若从记录表格中发现在某种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则说明这种培养基是这些培养基中最适合诱导根的培养基.

分析 分析表格:表中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其中IAA(吲哚乙酸)、6-BA(细胞分裂素)、NAA(奈乙酸)为常用植物激素或类似物.在植物组织培养时,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

解答 解:(1)根据题干信息“生产紫杉醇的主要原料是天然生长的红豆杉树皮”,可知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最高的部位是树皮.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大量剥取树皮会造成树木的死亡和资源的破坏,所以为了保护红豆杉资源,应以其树叶或者枝条或种子为原料,提取、分离紫杉醇.
(2)在植物组织培养,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值能影响愈伤组织分化出根或芽.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所以在大量生产此中药愈伤组织时,最可能采用上表中的6号培养基; 2、4、7、10号培养基适合诱导生根.
(3)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其中再分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光照、无菌等条件.
(4)要确定哪种培养基是最适合诱导生根的培养基,观察的指标一般是根的长度,可设计以下记录表格如下:

 G1G2G3…Gn
1号瓶中的长度     
2号瓶中的长度    
3号瓶中的长度    
根平均长度    
(5)若某培养基是这些培养基中最适合诱导根的培养基,则在该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
故答案为:
(1)树皮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树叶或者枝条或种子(三个写一个就得分,写树皮不得分)
(2)6     2、4、7、10
(3)相同的温度和光照      无菌(无菌必须要写、相同的光照、温度写一个就得分,相同不写不得分)
(4)(表格设计完整,有平均值一栏)
 G1G2G3…Gn
1号瓶中的长度     
2号瓶中的长度    
3号瓶中的长度    
根平均长度    
(5)在某种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中根的平均长度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细胞的分化、植物组织培养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从表中提取信息答题;识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及条件,明确生长素用量与细胞分裂素用量不同时,其诱导生根或生芽的效果不同;能根据实验目的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生物能以孢子进行繁殖的是(  )
A.颤藻B.酵母菌C.变形虫D.寨卡病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般情况下,下列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B.所有的细胞蛋白质合成场所都相同
C.所有的细胞都能进行DNA复制D.所有的细胞形成的RNA分子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生物体内的物质和结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DP由磷酸、腺嘌呤和核糖三种物质组成
B.酶的合成最初都在核糖体上完成的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1937年植物学家希尔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状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种类A试管B试管C试管D试管
叶绿体悬浮液1mL-1mL-
DCPIP0.5mL0.5mL0.5mL0.5mL
0.5mol/L蔗糖溶液4mL5mL4mL5mL
光照条件光照光照黑暗黑暗
上层液体颜色无色蓝色蓝色蓝色
(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这些氢在暗反应的C3的还原过程中被消耗.
(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避免叶绿体吸水涨破,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需要光照,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自身不会变色.
(4)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没有(填“有”、“没有”)(CH2O)的产生,主要原因是氢转移到DCPIP中而不能参与暗反应或密闭环境中没有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淀粉和淀粉酶共有的组成元素是(  )
A.C、H、O、N、PB.C、H、O、NC.C、H、O、N、SD.C、H、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1是某植物细胞内部物质转化示意图.①-④表示生理过程.图2是在“探究光强度对某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活动中得到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1的①~④中属于需氧呼吸的是①②(填标号),需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溶胶(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图1的①~④中属于光合作用碳反应的是③④(填标号),碳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完成④过程需要光反应提供的物质是ATP和NADPH.碳反应合成的有机物绝大多数被运送至叶绿体外合成蔗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突然对植物停止光照,则三碳酸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增加(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而RuBP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减少(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3)图2中,如果连续阴雨一星期,白天的光强度始终为A,则这段时间内,该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将减少(填“增加”或“减少”或“基本不变”).
(4)有些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其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质膜(光合膜、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人体各个系统中,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无直接关系的是(  )
A.消化系统B.循环系统C.泌尿系统D.生殖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大豆匀浆双缩脲试剂溶液颜色
B人的口腔上皮细胞0.9% NaCl溶液、8%盐酸、甲基绿吡罗红染色剂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Ⅳ、50%酒精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蒸馏水细胞吸水涨破
(1)A组实验中所使用双缩脲试剂中的甲液和乙液分别是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实验结果呈紫色.
(2)B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进而有利于对DNA进行染色.
(3)C组实验的自的是检测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50%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4)在实验D中细胞吸水涨破后,可获得细胞膜,实验中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提取细胞膜的优点是与其他的动物细胞相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容易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