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下面是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
(1)请据图2回答:在有光条件下,停止供给CO2时,三碳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五碳化合物的浓度变化如图2的________。
(2)图3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的关系。图4表示该植物在不同温度(和)下,某一光强度时氧气释放量和时间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当图4纵坐标表示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时,则应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当图4纵坐标表示该绿色植物氧气释放量时,则应是在光强度为________千勒克司下的测定值。
(1)C D (2)2.5 4
解析试题分析:(1)在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首先与二磷酸核酮糖(C5)结合,形成2个三碳化合物,即磷酸甘油酸(C3),在正常情况下,该过程维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当突然停止二氧化碳供应时,短时间内会出现C3(图C)减少,C5(图D)增多的现象。
(2)读图3可知:当温度分别是15℃和25℃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分别为:①10 mL和20 mL;读图4可知,当温度分别是15℃和25℃时,氧气的产生量分别为:②40 mL/h和50 mL/h。当图4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总量时,由于呼吸作用消耗了一部分氧气,实际释放氧气的量应为两者之差(数值②-①),均为30 mL,此时在图3中对应的光照强度为2.5千勒克斯;当图4的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净释放量时,通过读图可以看出,此时的光照强度为4 klx。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识图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试管苗的光合作用能力较强,需要逐步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往大田移栽。研究人员进行了“改变植物组织培养条件缩短试管苗适应过程”的实验,实验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图甲和图乙表示其中的两个实验结果。请回答:
(1)图甲的实验是在大气CO2浓度下进行的。据图分析,试管苗在不加蔗糖的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更高。
(2)图乙是试管苗在密闭、无糖培养基条件下测得的24h内CO2浓度变化曲线。图中b—c段CO2浓度升高缓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CO2浓度急剧下降是因为试管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d点时打开培养瓶,试管苗的光合速率__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知,采用无糖培养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可缩短试管苗的适应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生物——选修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面的图解简单表示。
(l)图中“酶解”所用的酶应该包括 、 。
(2)原生质体的结构包括 、 、 三部分。
(3)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外,还必须含有 、 等植物激素。
(4)一般在培养基上培养24~48 h后,大部分原生质体已再形成细胞壁。此时取样,利用质量分数为25 %的蔗糖溶液以及其他用具,通过 实验来鉴别细胞壁是否已经再生。
(5)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再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 。
(6)若为了获得三七的细胞产物,则只需培养到 阶段;若为了获得三七的人工种子。则需要培养到 阶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该小组用装置甲(如图)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
(2)该小组同学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如图乙所示),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丙。请回答。
①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是___ __.
②若将乙装置中的NaHCO3溶液换成等量的NaOH溶液,则在开始的短暂时间内,植物的叶绿体中C3相对含量的变化情况是: ___ ____。
(3)该小组又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丁),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是 g(用字母表示)。
(4)下图表示温度对某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以测定的产氧和耗氧速率为指标)。
请绘制该植物实际光合作用产氧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6分)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 ,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 获得葡萄酒。
(2)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可用密度计测量),原因是 。
(3)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 ,并说明理由: 。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1分,共12分)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的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所示;请回答:
(1)过程①代表的是 。
(2)过程②构建A基因表达载体时,必须使用 和 两种工具酶。
(3)基因表达载体的基本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包括 、 、 等。
(4)过程③采用的实验技术 是 ,经过③获得的融合细胞有 种,X是 。
(5)获得的X细胞在体外培养既可 ,又可 。
(6)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碱基序列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4分)家蚕原产于我国,是丝绸原料的主要来源,它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请回答下列有关家蚕的问题。
(1)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正常情况下,雌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______条Z染色体。
(2)在家蚕中皮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雄蚕比雌蚕的丝质好,出丝率高,所以极早鉴别出蚕的雌雄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根据油蚕幼虫皮肤油纸样透明和身体虚弱等特点,易于把雌蚕分开,大量淘汰雌蚕,保留雄蚕。可利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亲本杂交,杂种F1代中,雄蚕全部正常,而雌蚕都是油蚕。
(3)生物科技工作者用X射线处理蚕蛹,将家蚕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黑卵基因的一段染色体转移,连接到___________染色体上,从而可以借助光电自动选卵机将黑卵选出并杀死,达到去雌留雄的目的。蚕卵的这种变异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家蚕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性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 组合 |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 (aa Z—Z— 或aa Z— W) | A存在,B不存在 (A ZbZb或A ZbW) | A和B同时存在 (A ZBZ—或A ZBW) |
颜色 | 白色 | 灰色 | 黑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是利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治疗遗传性糖尿病(基因缺陷导致胰岛B细胞不能正常合成胰岛素)的过程设计图解,清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所示的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图中③、⑤所示的生物工程技术分别是 、 ,
(3)过程④通常用②做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
(4)图示治病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7分)下图的实验装置用于测量温度为35℃时青蛙的呼吸速率。该实验另设一个对照装置,该装置没有青蛙,但其他部分均与实验装置相同。实验开始前,测量实验装置和对照装置中Y瓶的质量,然后将空气以相同速度缓慢地通入两个装置,2小时后再测量两个装置中 Y瓶的质量,以下显示所得结果。
| 实验装置 | 对照装置 |
实验前Y瓶最初质量(g) | 160.8 | 156.7 |
实验结束时Y瓶质量(g) | 159.5 | 154.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