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
B.用甘蔗的块茎作为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C.用吡罗红染料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用苏丹Ⅳ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5)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解答 解: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需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A错误;
B、甘蔗中富含蔗糖,蔗糖不是还原糖,所以甘蔗不易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B错误;
C、观察DNA和RNA的分布,需要使用甲基绿吡罗红染色,DNA可以被甲基绿染成绿色,RNA可以被吡罗红染成红色,C错误;
D、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黄石市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若下图中甲、乙、丙所代表的结构或物质如表中所示,则相应的叙述与图示不符的

选项

相应的叙述

A

植物体

一部分

愈伤组织

植物体

若甲离体培养,则①过程表示脱分化,②过程包括再分化

B

二倍体

花粉

单倍体

经①和②过程形成的丙一般含有一个染色体组,通过③得到的甲为纯合子

C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①为促甲状腺激素,③表示的激素对甲和乙都能起到反馈调节作用

D

抗原

B细胞

浆细胞

过程①需要糖被的参与,过程②是B细胞进行增殖和分化,③是分泌到体液中的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如图是在最适条件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
B.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受酶活性的限制
C.如果温度上升2℃,B点将向左下方移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分解情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物膜的模型、结构或功能等的叙述,前后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结果:细胞吸收中某载体运载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该载体具有饱和现象
B.操作:用红墨水分别浸染加热煮熟的玉米种子和未处理的玉米种子;目的:验证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C.操作: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目的:判断细胞液浓度大小
D.探究:胰高血糖素发挥作用的过程;结论:与核糖体、线粒体等有直接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回答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问题.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等.某中学一个研究小组为探究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残翅雌性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
•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
•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
•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1)除了自然选择外,还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生物个体迁入、迁出,选择性交配等因素也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至少写出两种)
(2)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50%.
(3)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基因型种群(各)种群(各)
 RaRb2000
 RaRa50120
 RbRc100200
 RcRc15050
 RaRc10080
(4)如表为果蝇另一R基因在果蝇种群A和B中的基因型个体数.那么Ra在A种群中的频率为33.33%.R基因控制的遗传属于B.
A.不完全显性      B.复等位基因
C.镶嵌显性        D.多基因遗传.
紫茎泽兰是一种恶性入侵杂草,该植物耐贫瘠,入侵后可迅速侵占撂荒地、疏林草地,排挤当地植物,给许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生态损失.为研究其入侵机制,对某入侵地区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调查项目
 
重入侵区
 
轻入侵区
 
未入侵区
 
 
植物覆盖度
 
紫茎泽兰覆盖度(%)
 
67.2
 
20.3
 
0
当地植物覆盖度(%)3.145.852.5
 
土壤微生物
 
 
总真菌数(×104个) 17.9
 
5.8
 
8.3
固氨菌(×105个)4.42.92.2
硝化细菌(×104个)8.77.87.2
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NO3-(mg/kg)92.027.915.7
NH4+(mg/kg)53.015.35.3
植物可吸收磷(mg/kg)8.73.42.6
植物可吸收钾(mg/kg)351.0241.5302.8
注:植物覆盖度是指某一地区植物茎叶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区面积之比.
(5)某种植物的覆盖度可间接反映该种植物的种群密度.紫茎泽兰的覆盖度越大,与当地草本植物对光的竞争中所占优势越大.
先欲证明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可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
(6)实验组的设计思路是用紫茎泽兰根系的分泌物浸出液分别处理未入侵区、轻入侵区和重入侵区的土壤,然后观察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状况,结果发现用紫茎泽兰根系浸出液处理未入侵区土壤,土壤微生物的变化与重入侵区基本一致.紫茎泽兰在入侵过程中改变了②(填数字序号),进而提高了④(填数字序号),而这又有利于紫茎泽兰的生长与竞争,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①真菌数;②土壤微生物数;③当地植物覆盖度;④植物可吸收的无机盐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需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福建福州八中高三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查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细胞总体的衰老导致个体的衰老,但细胞衰老不等同于有机体的衰老

B.体内正常细胞的寿命受分裂次数的限制,细胞增殖受环境影响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全能性的实现与分化无关

D.不分化与去分化都可能产生癌细胞,促进细胞凋亡可以治疗癌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如图1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部分示意图( 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 ),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图中的PstⅠ酶、SmaⅠ酶、AluI酶、HindII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黏性末端.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或重组质粒),应该用PstⅠ酶和SmaⅠ酶提取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2)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SCID)是代表一种体液和细胞免疫严重缺陷的综合征.患者先天腺苷酸脱氨酶(ada)基因缺乏,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基因治疗,可以使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很大的修复.如上右图2表示体外基因治疗SCID的过程.在这个实例中,携带人正常ada基因的细菌群体相当于基因文库,充当“分子运输车”的是病毒(或病毒a),受体细胞是患者体内分离的T淋巴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或答同位素/化学药物/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或答定向、定位)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
(2)过程①中,将β干扰素容器注入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实验小鼠若无胸腺,对实验结果有(有/没有)影响.
(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细胞混合,加入聚乙二醇(或答灭活的病毒)溶液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流动性.
(4)过程④中,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5)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从细胞培养液(或答培养液)中提取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