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某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值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下列从曲线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A.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C.pH值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D.酶的最适pH值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4、分析曲线图:题图表示某酶促反应中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图,反应物剩余量越少说明酶活性越高,图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和pH,其中温度在30~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温度为35℃时,酶活性最强;温度在35~3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最适pH都是8.

解答 解:A、反应物剩余量越少,说明酶的活性越高,由题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左右,A错误;
B、由题图知,在pH相同的条件下,温度不同其反应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说明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B正确;
C、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pH不同其反应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说明pH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C正确;
D、由题图知,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物的剩余量均在pH=8时最少,说明酶的最适pH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曲线图明确底物剩余量越少酶活性越高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假设一对夫妇生育的7个儿子中,3个患有血友病(H-h),3个患有红绿色盲(E-e),1个正常。下列示意图所代表的细胞中,最有可能来自孩子母亲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陕西西安市高二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两种二倍体植物细胞(甲、乙)融合并培育新植株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溶液处理,且溶液的渗透压略大于细胞液渗透压

B.过程②可用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主要依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原理

C.过程③表示细胞壁的再生,④⑤需要根据生长发育进程更换不同的液体培养基

D.最终得到的植株相对于甲、乙而言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因此不具有可育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温室效应不会导致(  )
A.冰川加速融化B.海平面上升
C.全球降雨格局改变D.我国农业生产能力上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为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得马尾松和锥栗的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
(1)观察马尾松绿叶中色素的情况,可釆用纸层析(法)法进行分离;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可选幼根表皮制片后用健那绿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2)图中C点锥栗的总光合速率小于(等于/大于/小于)马尾松的总光合速度.图中B点马尾松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3)若锥栗每天接受12小时光照,且平均光照强度为1200Lx,则一昼夜6dm2的叶片净产生氧气288mmol.据图分析,马尾松林中的锥栗高度比马尾松低却能正常生长的其原因是锥栗在较弱光照条件下有生长优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细胞呼吸对生命活动意义重大,下面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有水和氧气的参与才能释放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B.有叶绿体的细胞叶绿体可以自行合成ATP,因此不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
C.一定是有机物被氧化分解的过程,不一定产生水,但一定释放能量
D.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是生命的核心B.碳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锌是属于微量元素D.锌是细胞生命活动必需的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原理为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B.在同一个显微镜视野内可以同时观察到二倍体细胞和四倍体细胞
C.实验过程中固定和解离后的漂洗液都是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
D.实验中漂洗后可以使用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切开的苹果切面,很快就会变成褐色,这一现象称为褐化.苹果褐化常对苹果加工产业造成麻烦.研究人员已经通过基因工程获得了不会褐变的苹果.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苹果褐化是因为多酚类物质被多酚氧化酶氧化引起的,但多酚类物质又是苹果风味与口味的重要贡献者.为保持风味,图中的目的基因应该是关闭多酚氧化酶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主要是有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
(3)经过图中a+b过程,目的基因被插入到农杆菌的Ti质粒的T-DNA上,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酶和DNA连接酶.扩增目的基因的PCR技术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反应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模板、原料Taq酶和引物.
(4)c+d过程的目的是获得不带病毒的受体细胞.E过程是指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DNA上.
(5)f过程是检查基因工程是否成功的一步,包括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转录和翻译,鉴定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是否赋予了抗褐花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