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某湖泊中环境问题的研究,他们首先选取了该湖泊中5种不同的生物A、B、C、D、E,并对其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然后又请当地湖泊研究所的专家对这5种生物体内2种污染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如下表所示;下面右图为该湖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生物种类 |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 千克体重污染物含量/mg | ||
汞 | 某种杀虫剂 | |||
A | 鱼(甲) | 鱼(乙) | 78 | 96 |
B | 河蚌 | 水蚤、小球藻 | 25 | 57 |
C | 小球藻 | — | 3 | 5 |
D | 鱼(乙) | 水蚤 | 10 | 31 |
E | 水蚤 | 小球藻 | 5 | 15 |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____________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越大。
(2)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河蚌(B)和水蚤(E)的关系是__________。水蚤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图中①⑦中以C02形式传递的是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丙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____。
(4)他们还对湖泊周边土壤进行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对其中体型较大、数目不多的个体可以采用的统计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营养级 3 捕食和竞争 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①②⑤⑥ 光合作用 分解者 记名计算法
【解析】【试题分析】
解题时,可先根据表格中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写出3条食物链,之后的(1)(2)题就很容易作答了。解答第(3)小题时,可根据碳循环示意图中的箭头方向判断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然后据此答题。
(1)从表中可知,通常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越高,其有毒物质积累越大。
(2)对表中生物消化道内食物的组成进行分析可知,表中生物形成的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是①小球藻→河蚌,②小球藻→水蚤→河蚌,③小球藻→水蚤→鱼(乙)→鱼(甲);由此可推知河蚌(B)和水蚤(E)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水蚤的聚集行为给鱼提供了捕食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根据图形分析,甲、乙、丙都有箭头指向丁,且丁与甲的关系是双向的,所以丁指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甲为生产者,甲、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元素是以CO2形式流动的,即图中的①②⑤⑥;①表示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所以①表示的生理作用主要是光合作用;丙属于该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
(4)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两种。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决定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W基因控制红色,w控制白色。一只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红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 红眼雄果蝇
B. 白眼雄果蝇
C. 红眼雌果蝇
D. 白眼雌果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32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以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8个 D.32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胰岛细胞中和合成胰岛素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
A.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B.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C. 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叶绿体
D. 内质网、中心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可将其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细胞核会被染色,活细胞则不着色。但将PI注射到活细胞后,该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的基本原理是
A.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结构不同
B.死细胞与活细胞的核酸含量不同
C.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的结构按由小到大的结构层次是
A.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B.细胞、器官、组织、系统
C.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D.细胞、组织、系统、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