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图甲中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2)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乙图______________(填字母)细胞中。
(3)乙图中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过程是____________(填序号),其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__________段。
【答案】a、c c B、C ② 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一分为二 C′D′
【解析】
1、根据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及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判断甲图中各细胞,a细胞处在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处在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处在减数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
2、乙图中,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③④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A是初级卵母细胞、B是次级卵母细胞、C是第一极体、D是卵细胞、EFG是第二极体。
3、丙图代表的含义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因此B′C′代表DNA的复制,C′D′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的2个DNA分子。
(1)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细胞与其类似;其中c是有丝分裂中期存在染色单体,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a是有丝分裂后期不存在染色单体,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1:1。
(2)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所以乙图的B、C细胞中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
(3)在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4)丙图代表的含义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C′D′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还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C′D′段。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这此遗传信息就蕴藏在4种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之中。如何才能测定某段DNA分子的序列信息呢?
DNA测序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展了三代。第一代DNA测序技术是1975年由桑格和考尔森开创的链终止法又称Sanger法。在1977年,桑格测定了第一个基因组序列,噬菌体X174,全长5375个碱基。自此,人类获得了窥探生命遗传差异本质的能力,并以此为开端步入基因组学时代。这种方法至今还在广泛使用。研究人员在Sanger法的多年实践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在2001年完成的首个人类基因组图谱就是以改进了的Sanger法进行测序的。
Sanger法核心原理:由于双脱氧核苷酸(ddNTP)的2′和3′都不含羟基,其在DNA的合成过程中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因此可以中断DNA分子合成反应,在四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dNTP)的DNA体外合成反应体系中分别加入一定比例带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dNTP(分别为:ddATP,ddCTP,ddGTP和ddTTP)。在PCR过程中复制随机终止,产生四组不同长度的一系列终止处带有标记的DNA片段。然后在变性凝胶(加入尿素等碱性物质)_上进行电泳和放射自显影后,可以根据电泳带的位置确定待测分子的DNA序列,具体过程见下图。
注:ddA是ddATP的缩写形式请回答问题:
(1)上图横线中应该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材料中还提到“在变性凝胶上进行电……”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性”含义,以及为什么要变性处理。___________
(3)如果电泳结果如上图所示,请同学们写出待测DNA分子的序列______。
(4)第一代测序技术(Sanger法)能不能测定序列信息完全未知的DNA,为什么? 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B、C、W、X、Y、Z代表各种物质或能量,据图回答:
(1)图中A、B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暗反应所需要的还原剂是[ ]____________。
(3)暗反应所需能量直接来自[ ]____________的分解。
(4)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在各种条件都很适宜的情况下,突然去除X,可以测出C3分子的含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基内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酶、能量均来自细菌
B.在t0~t1时间内,噬菌体还未侵入到细菌体内
C.在t1~t2时间内,噬菌体侵入细菌体内导致细菌大量死亡
D.在t2~t3时间内,噬菌体因失去寄生场所而停止增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S型细菌的DNA、S型细菌DNA和DNA酶、S型细菌蛋白质、S型细菌荚膜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A.3和4B.1、3和4
C.2、3和4D.1、2、3和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豌豆子叶颜色和种子形状分别由两对基因控制且独立遗传。用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过程见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A.①是黄色圆粒
B.②和③分别是6和3
C.④是绿色皱粒
D.F2中重组类型占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兴奋通过神经一骨骼肌接头引起骨骼肌收缩的部分过程。突触小泡释放乙酰胆碱(Ach)作用于A(受体兼Na+通道),使通道打开,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分析回答:
(1)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_______________的组成部分,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时,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释放Ach的结构是神经元的___________(填“树突末梢”或“轴突末梢”),Na+通过_______________方式由通道进入肌细胞内。
(3)在神经-骨骼肌接头处,Ach作用于A,引起肌肉收缩过程中引发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
(4)细胞外钙离子对钠离子存在“膜屏障作用”(即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故临床上血钙含量偏高,会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症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1为某森林生态系统部分生物关系示意图,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甲、乙)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e表示能量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杂食性鸟位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B.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为大型真菌
C.乙粪便中食物残渣的能量在d中
D.a+c表示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O2传感器能监测密闭锥形瓶内的O2浓度,实验小组分别用红光和绿光照射甲、乙两个锥形瓶,锥形瓶中的同种绿色植物的生理状况和初始质量完全一样,保持适宜的温度,两个锥形瓶中的O2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叶肉细胞产生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_。
(2)C点后,锥形瓶中的O2浓度不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min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干重较大的是__________。
(3)实验小组在16min后给予白光照射,发现甲瓶中的O2浓度不变,乙瓶中的O2浓度上升。由此可知,16min时限制甲、乙锥形瓶中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