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已知A、a和B、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ABb与aabb杂交,后代中不会出现纯合子
B.AABB与aabb杂交,F2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4}$
C.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2}$
D.如果后代中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和aabb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和B、b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两对基因分别单独控制两对相对性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答 解:A、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所以不会出现纯合子,A正确;
B、若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则F2中纯合子(AABB、AAbb、aaBB、aabb)占$\frac{1}{4}$,B正确;
C、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其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rac{1}{2}$,C正确;
D、如果后代中表现型比例接近1:1:1:1,则两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或Aabb和aaBb,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6月阶段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DNA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列图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某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如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图中的B可能是钾离子或氧气分子

B. A代表的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C. 这种运输方式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D. B物质通过细胞膜是利用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某家系中有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如图),其中一种是伴性遗传病.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B.若Ⅲ4与Ⅲ5结婚,生育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是$\frac{5}{12}$
C.2有一种基因型,Ⅲ8基因型有四种可能
D.3的致病基因均来自于I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鼹鼠的毛色受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用黄色(A控制)鼹鼠与黑色(B控制)鼹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鼹鼠毛色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F2中灰色鼹鼠的基因型有4种.
(2)F2中黄色鼹鼠雌雄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棕色=8:1.
(3)在一次实验中发现F2比例并不是9:3:3:1,有人怀疑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有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探究这两对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利用多只F1灰色鼹鼠进行实验.请依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让灰色鼹鼠雌雄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鼹鼠毛色及比例.
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①若后代灰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则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后代灰色:棕色=3: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③若后代灰色:黄色:黑色=2:1:1,则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图甲、乙是两个家族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下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不一定,原因是Ⅲ-8的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XBXb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frac{1}{8}$;他们生一女孩正常的概率是$\frac{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一:把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分为三组,进行如下特异性免疫实验,过程如图1,结果如表1.

组别抗体含量
A组+++
B组+
C组++++
注:“+”数量表示含量多少.
表1  实验一结果
(1)实验中,B组小鼠的处理是作为C组小鼠的对照处理.
(2)从图1可知,绵羊细胞R在本实验中作为抗原,每次注射的绵羊细胞R应取自同一个体,理由是排除个体差异造成的抗原差异干扰.
(3)从表1可知,转入脾脏细胞的C组小鼠注射绵羊细胞R后,产生的抗体多于A组,据图1分析其原因是记忆细胞能分裂分化为浆细胞,去除T细胞作用有利于有利于、不利于)体液免疫过程的完成.
(4)实验一的结果说明脾脏细胞中的T细胞对同种抗原的免疫反应起抑制作用.
实验二:另取小鼠分为三组,分别注射等量的含抗体M的血清、含抗体G的血清和不含抗体M和G的血清,2小时后,向三组小鼠体内注射绵羊细胞R,免疫后定期测定小鼠脾脏单位区域中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如图2.
(5)由图2可知,注射的抗体G对小鼠抗绵羊细胞R的免疫应答过程起抑制作用.
(6)实验二的结果说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对某一种抗原的免疫应答作用不同.
(7)科学家推断,小鼠B细胞表面存在抗体G的受体才能使抗体G发挥正常功能.若想验证该假设成立,实验组选用的实验材料和预期结果应为c、d、e(填选项前的符号).
a.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b.使抗体G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c.使抗体G受体基因不表达且不带特殊病原体的小鼠
d.绵羊细胞R和抗体G
e.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高于对照组
f.实验组小鼠免疫应答水平低于对照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苋菜的细胞液中有一些红色的物质,无论用清水怎样洗,清水仍不变红,但若把苋菜放入沸水中一烫,水很快变成红色.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沸水使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B.在清水中细胞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C.沸水中色素分解成小分子物质D.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蝇的红眼基因突变为白眼基因后,该白眼基因不可能再突变为红眼基因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C.自然突变是不定向的,而诱发突变具有定向性
D.自然突变多有害,诱发突变多有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