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如图是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关实验操作简图,请回答:

(1)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苹果,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水,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如果利用滤液C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向滤液中接种酵母菌前应对过滤液作灭菌处理,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作为该实验检测试剂,那么实验中记录的应变量现象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
(2)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新鲜的菠菜叶,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无水酒精(有机溶剂),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但如图所示的操作,实验结果很不理想,原因是研磨时没有加碳酸钙(或滤液C部分叶绿素被破坏等).
(3)若用图示中滤液C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则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菜花(洋葱)等,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洗涤剂和食盐.

分析 1、苹果样液含糖量高,颜色浅,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呈现砖红色沉淀,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试剂检测培养液中CO2的产生情况,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与二氧化碳,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黄豆蛋白质含量丰富,可用做鉴定蛋白质的原料,蛋白质遇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得到的滤液可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实验.

解答 解:(1)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苹果,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水,其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实验.如果利用滤液C做“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向滤液中接种酵母菌前应对过滤液作灭菌处理,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检测二氧化碳,那么实验中记录的应变量现象是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
(2)如果图中实验材料A为新鲜的菠菜叶,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无水酒精(有机溶剂),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得到的滤液C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实验.但如图所示的操作,实验结果很不理想,原因可能是研磨时没有加碳酸钙(或滤液C部分叶绿素被破坏等).
(3)若用图示中滤液C做“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则图中实验材料A可以是菜花(洋葱)等,研磨前加入的B应是洗涤剂和食盐,洗涤剂可以瓦解细胞膜,食盐可以溶解DNA.
故答案为:
(1)水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  灭菌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的时间 
(2)无水酒精(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    研磨时没有加碳酸钙(或滤液C部分叶绿素被破坏等)
(3)菜花(洋葱)    洗涤剂和食盐

点评 本题考查还原糖的鉴定、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提取和鉴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浙江嘉兴一中高一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①钾 ②钙 ③钠 ④铁 ⑤碘 ⑥磷

A. ①②④ B. ②⑤④ C. ②⑥④ D. ⑥⑤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小麦种子萌发时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1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25℃水浴中,10min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5min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有色液滴移动的位置,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时间/min液滴移动距离/mm
100
1532.5
2065
25100
30130
35162.5
请回答:
(1)图一中的X液体是NaOH溶液,其作用是吸收试管中二氧化碳和种子细胞呼吸释放出的二氧化碳.
(2)实验中,有色液滴将向左移动,由表一可知,在30分钟内种子的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填增大、减小或基本不变).
(3)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有色液滴的移动速度将逐渐减慢.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6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减少,有机物的种类变化趋势是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请依图回答.([]内填数字,_______ 上填名称)
(1)此图表示动物细胞的模式图,是因为此细胞没有细胞壁而有[5]中心体,该结构除了动物细胞外,还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中.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结构有2 7(填数字)
(2)若图示的是人的胰岛细胞,那么细胞吸收的氨基酸将在[6]核糖体上被利用合成胰岛素,再经过[9]内质网的加工运输和[3]高尔基体的进一步加工再分泌出细胞.此过程的顺利进行还需要[2]线粒体来提供能量.胰岛素排出细胞的方式为胞吐,该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有关.
(3)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的中心,它不断与细胞质进行着物质和信息的交流,携带遗传信息的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的通道是[4]核孔.①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4)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者共有的细胞器是[6]核糖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种群密度的大小B.种群中生物种类的多少
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D.各个种群的空间分布及相互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萌发的禾谷类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15min后失活.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可分别测定一种酶的催化效率.请协助完成“测定小麦种子中α-淀粉酶催化效率”的实验.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cm).
主要试剂及仪器:1mg/mL的标准麦芽糖溶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石英砂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标准.取 7 支干净的具塞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 2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试剂试管号
1234567
麦芽糖
标准液
(mL)
00.20.61.01.41.62.0
蒸馏水
(mL)
2.0
麦芽糖
含量
(mg)
00.20.61.01.41.62.0
斐林试
剂(mL)
2.02.02.02.02.02.02.0
步骤二:制备酶液.
研磨:5g萌发的小麦种子+少量石英砂+10mL蒸馏水→离心分离:3000转/min,10min→获取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15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少量的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min.
步骤五:分别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向其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A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分析上述步骤回答:
(1)步骤一的2~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分别是1.8mL、1.4mL、1.0mL、0.6mL、0.4mL、0mL.(单位mL).
(2)步骤三的实验操作是70℃水浴中15min;.
(3)步骤五的实验操作是分别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mL,向其中分别加入2mL斐林试剂,60℃水浴加热2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4)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检测实验使用的淀粉溶液中是否存在还原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有关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元素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元素,其原因是碳元素在生物体内属于大量元素,且其含量最多
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方式循环
C.14C标记的CO2研究光合作用,发现放射性的转移途径是CO2→C5→C3→有机物
D.碳原子参与构成生物细胞内的有机物也是一个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现有三支试管A、B、C,向A、C内各加入2ml可溶性淀粉溶液,向试管B内加入2ml蔗糖溶液,再按下图所示步骤操作,最后分别用斐林试剂检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A和B对照,说明酶具有

(2)试管A和C对照,说明酶的活性受 的影响,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3)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加热方式为

(4)A、B、C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云南云天化中学高二下期中文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酶的表达,全面而准确的是( )

A.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 B.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C.酶与无机催化剂没有本质区别 D.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