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B.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的剧变不会引起内环境稳态的失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一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三种有机物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
A.大豆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2 mL)+斐林试剂乙液(2 mL)溶液呈紫色
B.苹果组织样液(2 mL)+双缩脲试剂A液(2 mL)+双缩脲试剂B液(2 mL)溶液呈橘黄色
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2 mL)脂肪颗粒呈红色
D.苹果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北大附中河南分校高二上第一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
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
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
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
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下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内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B.群落内的各种群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产
D.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市高二下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态捕虫板是根据昆虫成虫的趋光性来诱杀昆虫成虫,该过程所涉及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B.蜜蜂跳“8”字舞告诉同伴采蜜的方向属于行为信息
C.信息传递具有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
D.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鼠种群密度时,在2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40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是15只,则该鼠的种群密度是 只/hm2。若标记的鼠有部分被捕食掉,则会导致鼠种群密度的估算结果 (“偏高”或“偏低”)。
(3)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1/4调整到3/4,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1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4)图乙中,碳元素由B主要通过 过程进入A。碳元素在A、C、D之间以 形式传递。图乙中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未在图甲中体现的是 (填字母)。
(5)给牧草施加32P的复合肥后,检测32P在食草昆虫和蟾蜍体内的放射性强度,结果见图丙。图中曲线B表示 体内的放射性强度,若实验再增加对蛇体内放射性强度的检测,则其达到最高峰时的强度应 (“高于”或“低于”)前两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河北省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可发生下图免疫反应(A、B为有关的物质 ),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禽流感病毒侵入机林后,能刺激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能产生抗体与病毒结合
B.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C.T细胞成熟于骨髓,它可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D.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学期9月摸底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为该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表示的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的两大“桥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丁是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来源除图中所示过程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过程有________(填序号)。
(3)图中D的数量下降,导致C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能力,其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体现了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若C增加l kg,至少消耗第一营养级_____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