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 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
C.只有真核细胞的基因才会突变 D.等位基因往往同时突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天津市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遗传病;
A.常染色体显性 B.常染色体隐性
C.伴X染色体显性 D.伴X染色体隐性
(2)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Ⅲ-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3)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___________。
(4)若基因检测表明Ⅰ-1也无致病基因,则Ⅱ-2患乙病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
(5)若Ⅱ-2的一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含有这些细胞完成其功能所需要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图中正确的描述曲线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高倍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是最多的
B.换用高倍镜观察后,如物像不清晰,可调节粗准焦螺旋直至物像清晰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细胞核
D.观察一个中期的细胞,是不可能看到它向后期的变化过程,只能在视野中另找后期细胞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等校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卡片构建DNA平面结构模型,所提供的卡片类型和数量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最多可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5个脱氧核苷酸对
B.构成的双链DNA片段最多有10个氢键
C.DNA中每个脱氧核糖均与1分子磷酸相连
D.最多可构建44种不同碱基序列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西省等校高三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有关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没有物种特异性,而单体构成的多聚体中有部分有物种特异性
B.与糖类相比,脂肪的氧元素比例高
C.在蛋白质、核酸中,N分别主要存在于氨基、碱基中
D.ATP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内蒙古鄂尔多斯西部四校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浙江嵊州中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打孔器打出6块滤纸小圆片编号C1-C6,浸在一块点样瓷板6个凹穴(C1-C6,凹穴
中滴加等量相应的溶液)中一段时间,用镊子将小圆片放在同一淀粉琼脂培养基上的不同位置,37℃保温30min,倒入碘液1min后洗去多余碘液,观察培养基上相应位置是否产生透明圈(一圈不产生蓝黑色的范围),结果如下表所示,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编号 | 所加溶液 | 实验现象 |
C1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 | 透明圈直径较小 |
C2 | 稀盐酸 | 无透明圈 |
C3 | 稀碳酸钠溶液 | 无透明圈 |
C4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盐酸 | 透明圈直径很小 |
C5 | 绿豆淀粉酶提取液+1滴稀碳酸钠溶液 | 透明圈直径最大 |
C6 | 蒸馏水 | 无透明圈 |
A.C 2、C 3、C 6中绿豆淀粉酶活性已经失去活性
B.C1和C 2、C 3、C 6为对照组,C 4、C5为实验组
C.该实验说明绿豆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中活性较高
D.若在C 4凹穴中再滴加2滴稀碳酸钠溶液后重复该实验,实验结果与C5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