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部分细胞膜蛋白有催化作用
B.被动运输不需要膜蛋白的参与
C.神经元间信号的传递与膜蛋白无关
D.激素对靶细胞发挥作用必需依赖膜蛋白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北方重工业集团三中高一艺术班上期中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A是 ,E在植物体内主要指 。
(2)F是___________,除此之外,脂质还包括固醇和__________等。
(3)D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上第二次大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 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 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 吸收硅是自由扩散,吸收钙是主动运输
D. 吸收硅不需要能量,吸收钙需要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广东湛江一中高一上第二次大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A.草履虫、衣藻、香菇 B.棉花、水螅、乳酸菌
C.水稻、番茄、白菜 D.蝗虫、青霉菌、豌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重庆八中高三上学期12.11周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过程及其关系的图解,其中I-IV表示相关过程,a-e表示有关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I为II提供的d和e被用于II中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2)III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a物质可以在光合作用__________阶段被消耗,也可以在有氧呼吸第_________阶段产生。a中的氢元素最终来源于有氧呼吸反应物___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中的氢。
(3)若将植物置于含18O2的密闭玻璃罩中,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能在下列哪些物质中检测到18O(填字母)(_________)
A.水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果蝇的灰身、黑身由等位基因B、b控制,等位基因R、r会影响雌、雄黑身果蝇的体色深度,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黑身雌果蝇与灰身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表现型及数量如下表。请回答:
果蝇 灰身 黑身 深黑身 |
雌果蝇(只) 151 49 — 雄果蝇(只) 148 26 28 |
(1)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其中显性性状为 。R、r基因中使黑身果蝇体色加深的是 。
(2)亲代灰身雄果蝇的基因型为 ,F2灰身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 。
(3)F2中灰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随机交配,F3中灰身雌果蝇的比例为 。
(4)请用遗传图解表示以F2中杂合的黑身雌果蝇与深黑身雄果蝇为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为研究植物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影响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无细胞体系的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通过测定仪中的氧电极测量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
B.过程②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底物不足
C.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
D.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7届山西省“晋商四校”高三11月联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河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南宋诗人杨万里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使荷叶呈现绿色、荷花呈现红色的物质(色素)各分布在哪里 ( )
A.线粒体、高尔基体 B.高尔基体、液泡
C.叶绿体、液泡 D.叶绿体、细胞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