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周期性偏头痛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引起的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表现正常孩子的几率是(  )
A.$\frac{1}{4}$B.$\frac{3}{4}$C.$\frac{3}{8}$D.$\frac{2}{3}$

分析 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因此周期性偏头痛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则双亲的基因型为Aa,患病女儿的基因型为aa.

解答 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周期性偏头痛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双亲的基因型均为Aa,他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Aa:aa=1:2:1,所以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型正常(A_)的几率就是$\frac{3}{4}$.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孩”判断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双亲的基因型,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语言功能障碍.若患者看不懂文字,最有可能是哪个区域受损(  )
A.V区B.W区C.S区D.H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过程用到的化学诱导因素为聚乙二醇(或PEG).
(2)图中③过程表示脱分化;该过程应在无光(有光/无光)条件下进行.
(3)愈伤组织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图中④过程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4)若利用此技术生产人工种子,需要将组织培养获得的胚状体外面用一层有机膜包裹,并在薄膜以内放入一些营养物质.
(5)若番茄是二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则图示杂种植株为六倍体.
若番茄细胞内含A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内含B条染色体,将番茄和马铃薯采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假设能成功)得到的后代应含$\frac{A+B}{2}$条染色体,还必须用秋水仙素等来处理幼苗,才能得到可育的番茄-马铃薯植株.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人体细胞中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1)请在图中横线上写出两种重要有机物A和E的元素组成.
(2)D为mRNA,它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核糖、碱基.
(3)④反应过程为脱水缩合,若b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r,通过④反应过程形成m条肽链,经盘曲折叠构成相对分子质量为e的E,则E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frac{e-mr}{r-18}$.
(4)染色体是基因(遗传物质或DNA)的主要载体,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里,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核呈绿色.
(5)①E具有多样性,其原因从b分析是组成B(多肽)的b(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不同;
②从A分析是由于组成A(DNA)的a(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不同.
(6)蛋清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色物质,这是蛋白质的鉴定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备选材料: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稀释蛋清液、唾液、蒸馏水、试管、滴管.其他材料若需自选.
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编号1、2、3;
②在1、2、3号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蛋清液、唾液和清水;
③然后在3支试管中各加入1m0.1g/mL的NaOH溶液振荡.再向3支试管中加入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振荡;
④观察3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1、2号试管中均出现紫色物质,3号不出现紫色物质;
实验结果分析:由于蛋清的主要成分是水和蛋白质,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和唾液淀粉酶,因此,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主动运输
B.剧烈运动时人体肌肉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大于吸收的氧气量
C.人体长跑运动时细胞产生能量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
D.醋酸杆菌为厌氧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为需氧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关的概念图,a~j表示相关的膜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a内含有染色质,其膜结构的特点之一是其上有核孔,它是大分子出入该结构的通道.
(2)b是一种双层膜结构,可以被活体染色剂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它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c是叶绿体,在它的类囊体薄膜上分布着很多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4)图中箭头表示分泌蛋白的运输过程,则分泌蛋白首先出现在膜结构f内质网(填名称)中,再由g囊泡(填名称)运送到h高尔基体,再经i运到j细胞膜(填名称).
(5)d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含糖类、蛋白质、色素等物质,d是液泡.e是溶酶体,其含大量的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B.叶绿体含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溶酶体含磷脂,能合成多种水解酶D.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完成问题: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酶处理去掉了细胞壁,所用的酶可能是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由此生成的A和B称为原生质体;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离心、振动、电激.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2)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幼龄动物的器官、组织,然后用胰蛋白酶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用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方法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细胞融合.对融合得到的D进行大规模培养时需要提供的气体环境为95%的空气和5%CO2,其中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此外,培养液还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杂交污染
(3)若A为骨髓瘤细胞,B为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那么D称为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
(4)从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可形成3种类型的细胞(仅考虑两个细胞间的融合).若该过程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应筛选出符合要求的D,方法是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培养,为了大规模的生产单克隆抗体,还需对D进行第二次筛选,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两条曲线表示某种群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的数量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表示该种群在理想状态(理想状态、自然环境)的数量变化,称为J型曲线;
(2)曲线b农示该种群在自然状态(理想状态、自然环境)的数量变化,称为S型曲线,其中,K值表示在环境条件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也叫做环境容纳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