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下列说法有几项是正确的是(  )
①酶都是蛋白质
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生物体内发挥催化作用
③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
④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A.1项B.2项C.3项D.4项

分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
3、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1)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2)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3)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解答 解:①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①错误;
②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生物体内和生物体外都能发挥催化作用,②错误;
③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随着温度升高而不断提高,超过酶的最适温度后,酶的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降低,甚至失活,③错误;
④酶具有专一性,即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④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酶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酶的概念、特性、化学本质,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
A.细胞膜B.叶绿体类囊体膜C.眼角膜D.核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表示细胞内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过程是转录,图1中方框内所示结构是RNA(mRNA)的一部分,它的合成是以DNA(基因)的一条链(模板链/非信息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的.
(2)图2所示是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翻译步骤,该过程发生的场所为核糖体.②识别并携带的氨基酸是丙氨酸.
(3)生物体编码20种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据密码子表分析,密码子第3个碱基改变对氨基酸的影响较小,意义是一定程度上降低基因突变带来的危害.
遗传密码子表
第一字母第二字母第三字母
UCAG
U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酪氨酸
酪氨酸
终止
终止
半胱酰胺
半胱酰胺
终止
色氨酸
U
C
A
G
C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亮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脯氨酸
组氨酸
组氨酸
谷氨酰胺
谷氨酰胺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A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异亮氨酸
甲硫氨酸(起始)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苏氨酸
天冬酰胺
天冬酰胺
赖氨酸
赖氨酸
丝氨酸
丝氨酸
精氨酸
精氨酸
U
C
A
G
G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
缬氨酸(起始)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丙氨酸
天冬氨酸
天冬氨酸
谷氨酸
谷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甘氨酸
U
C
A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C
A.①②④③B.④②①③C.②①④③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1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①④.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C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图2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沉淀物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和沉淀物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有关实验是在黑暗中进行的,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后置于琼脂块X、Y上,并侧放12个小时(如图甲),12个小时后分别把琼脂块X、Y分别放在去尖的茎段和去尖的根段的左右两侧(如图丙和丁),之后,茎段和根段的生长方向分别记录为a和b,若将胚芽鞘尖端和琼脂块置于旋转器上重复实验(如图乙),分别记录茎段和根段的生长方向为c和d,正确的实验结果a、b、c、d应该是(  )
A.a向左、b向右、c向右、d向左B.a向左、b向右、c向左、d向右
C.a向右、b向左、c向上、d向上D.a向左、b向右、c向上、d向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细胞代谢强度增加一倍,则细胞内ATP的含量也将增加一倍
B.ATP中全部磷酸键断裂后,形成的产物有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磷酸
C.ATP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普通磷酸键,该键易断裂也易形成
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关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验证pH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如下:
(1)操作步骤:
①在1-5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淀粉液2mL.
②加完淀粉液后,向各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缓冲液(调节PH)3.00mL,使各试管中反应液的pH依次稳定在 5.00,6.20,6.80,7.40,8.00.
③分别向1-5号试管中加入0.5%唾液1mL,然后放入37℃恒温水浴中.
④反应过程中,每隔1分钟从第3号试管中取出一滴反应液,滴在比色板上,加1滴碘液显色.待呈橙黄色时,立即取出5支试管,加碘液显色并比色,记录结果.
(2)结果如表:(“+”表示蓝色程度)
处理12345
pH5.006.206.807.408.00
结果+++橙黄色+++
请回答:
(1)实验过程中选择37℃恒温的原因:①排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干扰;②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此时淀粉被完全分解,加碘后呈现出碘液的颜色.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加大唾液的稀释倍数.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①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在6.2~7.4之间
②pH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安徽省高一上学期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红甜菜根的液泡中含有花青素。某同学将红甜菜根切成大小相同的薄片,分别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分钟后取出,再分别放在等量清水中浸泡1小时,获得不同温度下的浸出液,然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浸出液中花青素吸光值,吸光值大小可以反映浸出液中花青素的含量。根据图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花青素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B.温度超过50℃,膜结构受到破坏,通透性增大

C.在50℃以下,红甜菜根细胞内合成的花青素极少

D.在10~50℃,红甜菜根细胞膜流动性保持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两个具有两对相对性状(完全显性,独立遗传)的纯合子杂交,其子二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新类型可能占新类型总数的(  )
A.$\frac{1}{2}$或$\frac{1}{3}$B.$\frac{1}{3}$或$\frac{1}{4}$C.$\frac{1}{3}$或$\frac{1}{5}$D.$\frac{1}{2}$或$\frac{1}{5}$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