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研究光反应中ATP产生的原理,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叶绿体类囊体置于pH为4的琥珀酸溶液中,琥珀酸进入类囊体腔,腔内的pH下降为4;然后把悬浮液的pH迅速上升为8,此时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ADP和Pi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对实验条件和结论分析正确的是
A.黑暗中进行,结果表明:H+能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类囊体膜
B.光照下进行,结果支持: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于色素吸收的光能
C.黑暗中进行,结果支持:光反应使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推动ATP合成
D.光照下进行,结果表明:光反应产生的[H]参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文可知,本实验需要依据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的光反应过程(光照条件下,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和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暗反应过程的相关知识做出相应判断。
A.通过识图依据题文信息可知,本实验需要在黑暗中进行,因为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从而产生ATP,它会干扰实验结果。依据题文条件可知H+ 穿过类囊体膜的方式无法确定是否是自由扩散。A错误。
B.因为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从而产生ATP,它会干扰实验结果。因为没有光照条件,所以结果不支持合成ATP的能量直接来自于色素吸收的光能。B错误。
C.根据题文中“类囊体内pH为4,类囊体外pH为8,在有ADP和Pi存在时类囊体生成ATP”,说明ATP的合成与H+浓度梯度有关,类囊体内外产生H+浓度差,从而推动ATP合成。C正确。
D.通过识图依据题文信息可知,本实验需要在黑暗中进行,因为在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从而产生ATP,它会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
故本题选择C。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⑥是________,②是 ______________。
(2)图中结构④___________,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图中结构⑤_______,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 的主要场所。
(4)图中结构①是__________,其中的细胞液含有多种物质,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渗透___________(填“失水”或“吸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为某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一段DNA链。“甲硫氨酸一脯氨酸一苏氨酸一缬氨酸一甘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脯氨酸可由几种不同的转运RNA运输到该肽链所处位置
B. 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是AUG、CCC、ACC、GUA、GGG
C. 这段多肽链中有4个“一CO~NH—”的结构
D. 若发生基因突变,该多肽链的结构不一定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在光照强度一定的条件下,某植物的C02吸收和释放量受光质和C02浓度影响的曲线(不考虑光质对呼吸作用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白光条件下进行实验时,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
(2)植物叶肉细胞中能吸收红光的色素有__________。若长期处于只有红光的条件下,该植物能够生长的C02浓度要求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若用绿光替代黄光进行实验,则所得曲线应位于原曲线之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大肠杆菌接种到适宜的细菌培养基上,加盖后,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并放置在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所得结果列表如下。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所作出的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 编号a和f比较可知,有大肠杆菌培养基的表面会变浑浊
B. 根据编号b和c的观察结果,可知抗生素Y比抗生素X的杀菌能力强
C. 将编号e和a的结果比较可知,0℃的环境不适合大肠杆菌生长
D. 若揭开编号f的盖子,24小时后可观察到培养基表面会出现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脂酶,常用于果汁的生产。
(1)果胶酶用于果汁的生产,是因为它能分解果胶——植物 (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解决 等问题。
(2)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操作流程:制备苹果泥和果胶酶溶液→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水浴→一段时间→过滤果汁→测量果汁体积(在不同的温度下同时进行以上实验)
温度梯度:-20℃、0℃、20℃、40℃、60℃、100℃
问:该实验方案有两个明显操作问题,请指出并更正。
① ;
② 。
该实验是否需要另外再增设对照组,为什么?
(3)在最适宜温度和最适宜pH条件下,测得烧杯内葡萄糖的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请在图中分别画出温度提高5℃和酶量调高1倍时的葡萄糖产生量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合物H是一种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药物,可用如下方法合成:
已知:
请回答: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化合物A转化为B发生了加成反应
B.化合物D与苯酚具有相似的性质
C.化合物F和G能与盐酸反应
D.化合物H的分子式是C18H20N2S
(2)化合物D的结构简式是_____。
(3)写出F+G→H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请设计以环氧乙烷( )为原料合成G的合成路线_____(用流程图表示,无机试剂任选)。
(5)写出化合物D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
①IR谱表明分子中有S﹣H键;
②1H﹣NMR谱和IR谱检测表明苯环上有2种氢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和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
(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丙分泌的C的生理功能是___________,从而调节血糖浓度。
(3)胰岛素可通过作用于下丘脑神经元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验证此现象的实验思路是:将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其下丘脑神经元周围施加适量的___________溶液,对照组施加等体积生理盐水,测定并比较___________。为使实验结果更明显,实验过程中应将大鼠血糖维持在比正常浓度___________(填“稍高”或“稍低”)的水平。
(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填“抗体I”或“抗体2”)引起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片气孔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图1转为图2, ①~⑤是使用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调节光圈 ③转动细准焦螺旋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①→②→③→④B.⑤→④→②→③
C.②→①→⑤→④D.④→⑤→③→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