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核酸分子中碱基的排列顺序都蕴含了遗传信息 | |
B. | 维生素D属于固醇,能促进人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 | |
C. | 斐林试剂含有Cu2+,在碱性条件下可被糖果还原成砖红色 | |
D. | 高温变性后的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
分析 1、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解答 解:A、核酸分子中,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而相邻的两个基因之间可以有一段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错误;
B、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B正确;
C、斐林试剂是由0.1g/ml的NaOH与0.05g/ml的CuSO4等量混合后的新配制的氢氧化铜,氢氧化铜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双缩脲试剂是Cu2+在碱性环境条件下与肽键反应,即斐林试剂起氧化作用的就是氢氧化铜的Cu2+与还原性糖反应,其中的Cu2+可与还原糖在50-65℃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
D、高温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键并没有被破坏,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的 | |
B. | 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 |
C. | 两者的细胞学基础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 |
D. | 所有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验收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表为研究光照和赤霉素(GA)对某种植物种子萌发影响的实验,环境条件相同且适宜(GA缺陷型是基因突变造成不能合成GA的植株)。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
条件 | A组:植株的种子 | CA缺陷形植株的种子 | |
B组:加适宜浓度的CA | C组:加等量的蒸馏水 | ||
黑暗 | 不萌发 | 不萌发 | 不萌发 |
适宜光照 | 萌发 | 萌发 | 不萌发 |
A.光照能促进种子萌发
B.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
C.光照和赤霉素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D.光照通过促进赤霉素的合成促进种子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200 个 | B. | 400 个 | C. | 600 个 | D. | 1200 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释放的位置 | |
B. | 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外流形成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 | |
C. | 组织液中Na+浓度的大小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大小无关 | |
D. | 突触后神经元在产生动作电位后,也可能释放神经递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吉林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验收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增长.波动.稳定和下降等
B.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是由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引起的
C.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J”型曲线
D.在自然界中,种群的增长一般是“S”型曲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第二学期起始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四个豌豆品系控制2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两对性状均完全显性。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乙、丙植株杂交后代都含有两对等位基因
C.丙、丁植株杂交后代杂合子的概率为1/2
D.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侵入细胞的病菌可被溶酶体吞噬 | |
B. | .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可被溶酶体消化分解 | |
C. | 溶酶体可参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构成 | |
D. | .用差速离心法可从细菌中分离溶酶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