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a增长型、b稳定型、c衰退型三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之比是a>b>c
B.三个种群的出生率之比是a>b>c
C.种群的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b种群K值会保持恒定不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相关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通过检测有无CO2产生可以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B.叶绿体的色素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
C.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高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的速度越快
D.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应等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测产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末端的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水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上下列对酶、ATP、激素、神经递质、载体、抗体等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控制酶合成的直接模板是mRNA
②人在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ATP的速率增大
③激素具有微量、高效、可重复使用的特点
④神经递质发挥作用时,突触后膜电位会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⑤细胞膜上的载体与基因工程的载体的本质相同
⑥杭体合成和分泌的过程,体现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和协作
A. —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豌豆(2n=14)的7对相对性状分别进行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性状 | 等位基因 | F2的表现 | ||||
显性 | 隐性 | 显性:隐性 | ||||
种子形状 | A—a | 圆粒 | 5474 | 皱粒 | 1850 | 2.96:1 |
种皮的颜色 | B—b | 灰色 | 705 | 白色 | 277 | 2.84:1 |
子叶的颜色 | C—c | 黄色 | 6022 | 绿色 | 2001 | 3.01:1 |
茎的高度 | D—d | 高茎 | 787 | 矮茎 | 224 | 3.15:1 |
豆荚的形状 | E—e | 饱满 | 882 | 不饱满 | 299 | 2.95:1 |
豆荚的颜色(未成熟) | F—f | 绿色 | 428 | 黄色 | 152 | 2.82:1 |
花的位置 | G—g | 腋生 | 651 | 顶生 | 207 | 3.14:1 |
(1)从表中数据分析,这7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__________定律。
(2)选择种子形态和子叶的颜色这两对相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那么亲本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
(3)若选择具有表中某三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2中具有3种隐性性状的豌豆占1/64,则F2中具有2种显性性状的豌豆占__________。
(4)理论上,这7对等位基因组成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分别有__________种。现有该豌豆的各种纯合子和各种杂合子豌豆种子,欲探究控制豌豆茎的高度、豆荚形状、豆荚颜色和花的位置的基因是否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最简单的实验方案所选择的亲本基因型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选择
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禁止近亲结婚能降低各种遗传病的发病率
B.产前诊断包括羊膜腔穿刺和绒毛细胞检查等方法
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通过遗传咨询可推算出某些遗传病的发病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