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型 人数 性别 | 有甲病、 无乙病 | 无甲病、 有乙病 | 有甲病、 有乙病 | 无甲病、 无乙病 |
男性 | 279 | 250 | 6 | 4465 |
女性 | 281 | 16 | 2 | 4701 |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根据遗传系谱图推测,“无中生有”是隐性,“无”指的是父母均不患病,“有”指的是子代中有患病个体;隐性遗传看女病,后代女儿患病父亲正常的话是常染色体遗传.“有中生无”是显性,“有”指的是父母患病,“无”指的是后代中有正常个体;显性遗传看男病,儿子正常母亲患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母女都患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母亲和女儿都正常,遗传病只在男子之间遗传的话,极有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由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患甲病的男性有279+6=285,患甲病的女性有281+2=283,男性与女性的人数基本相同,甲病的发病与性别没有关系,甲病最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患乙病的男性有250+6=256,患乙病的女性有16+2=18,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乙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双亲患甲病,而女儿正常,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3不携带乙病基因,7号患乙病,所以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①12号患乙病,所以8号为携带者,因此,Ⅲ11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②由于10号只患甲病且其母亲正常,所以10号的基因型是AaXBY.10号与11号结婚后代的男孩中,患甲病的概率为$\frac{1}{2}$,患乙病的概率为$\frac{1}{2}×\frac{1}{2}$=$\frac{1}{4}$.因此,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frac{1}{2}×\frac{1}{4}$=$\frac{1}{8}$.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frac{1}{2}×\frac{3}{4}$+$\frac{1}{2}×\frac{1}{4}$=$\frac{1}{2}$.若该男孩经检查发现其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为XYY,造成此种性染色体组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移向了细胞同一极.
③10号的基因型为AaXBY,11号的基因型可能为aaXBXB或aaXBXb,其后代女孩中无乙病患者,因此可推测此病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故答案为:
(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2)①aaXBXB或aaXBXb
②$\frac{1}{8}$ $\frac{1}{2}$
③基因突变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分析遗传系谱图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B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高二下期末考试生物试卷A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不一定产生兴奋
B.神经细胞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的浓度低于外侧
C.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的电位不一定是外负内正
D.脑中的高级中枢可以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宁夏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 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含有以碳链为骨架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 |
B.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蛋白质 | |
C. | 与人体细胞中五碳糖的种类不同 | |
D. | 与SARS的遗传物质均为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