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198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1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_ 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
(1)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或膜含有脂质)
(2)成熟的红细胞 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或其他膜结构)
(3)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4)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应该镶嵌(或不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5)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或膜有流动性)
(6)流动镶嵌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题意分析可知: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说明膜是由脂质组成的。要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就不能有其它结构的膜,所以选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由于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 nm而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5~20 nm,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应该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中。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而在37 ℃下经过40 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了,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从而提出了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考点:生物膜结构
点评:本题以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根据下表所列实验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组别 | 实验材料 | 实验试剂 | 观察记录 |
A | 经稀释的鸡蛋清 | 双缩脲试剂 | 颜色反应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 细胞染色情况 |
C |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 0.3g/mL蔗糖溶液 | 质壁分离现象 |
D | 蔗糖溶液 | 斐林试剂 | 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 |
E | 洋葱根尖 | 解离液、龙胆紫溶液等 | 细胞的有丝分裂 |
F | 芹菜幼苗 | 梯度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 | 幼苗平均株高 |
组 别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平均株高(cm) | 16 | 21 | 37 | 51 | 43 | 24 |
| | | |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从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来分析,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会患的遗传病是 ,该类遗传病可通过对患者的 进行检查而确诊。
(2)“眼耳肾综合症”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其遗传有明显的选择性,即:母亲患病,子女都可能患病,而父亲患病则只有女儿患病。据此可以判断出该病的遗传方式为 ,人群中男女患病的情况是 。
(3)某种鸟类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下表是三组相关杂交实验情况。请分析回答问题。
①根据 组杂交实验结果,可判断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 。
②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原因最可能是 (2分)。根据这种判断,若第二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 (2 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有两组同学分别利用酵母菌做了下列实验,请就他们的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回答相应问题:
Ⅰ.第一组同学是利用图20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
注: a.本实验所用的酵母液是由5%的葡萄糖溶液+10克酵母干粉,搅拌而成。
b. BTB试剂在不同pH的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当pH<7时为黄色,pH>7时为蓝色。
(1)利用该实验装置研究的问题是 ,酵母菌是本实验恰当的试材,因为 。
(2)观察1、2试管的颜色变化,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本实验中选用BTB试剂检测的代谢产物是 ,此外甲、乙试管中还分别有 、 物质生成。
Ⅱ. 第二组同学是利用酵母菌,研究种群增长规律:
(1)本实验制备的5%葡萄糖溶液,须加热、冷却后再使用,原因是 。
(2)取A、B、C三个锥形瓶,各加入等量恒定容积的葡萄糖溶液,每组接种等量酵母菌,将三个锥形瓶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连续五天,每天 取样计数,每次取样时需将锥形瓶轻轻震荡几次,目的是 。
(4)请设计一表格用来记录实验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面所示的家族中个别成员患有极为罕见的某种单基因遗传病。Ⅲ-5和Ⅲ-4结婚后育有一子,后来二人离婚,Ⅲ-5与Ⅲ-6再婚。
试分析:
(1)该家系所患遗传病的治病基因是位于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___性基因。
(2)Ⅴ-4是杂合体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Ⅴ-2和Ⅴ-3都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如果Ⅴ-2与Ⅴ-5结婚,那么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如果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已经出生,并且已知是一个有病男孩,那么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是健康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神经细胞A处的静息电位为________,在此处给予适宜的刺激,细胞膜对________的通透性增加,从而产生电位差,引起突触前膜释放________________。刺激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相关激素调节组织细胞的活动。
(2)生命活动的调节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传递。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神经递质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神经递质受体抗体,造成神经递质不能与图中[ ]________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转换过程受阻,使人神经肌肉传递产生障碍。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有时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造血干细胞________________,以控制相应的免疫应答。
(3)细胞间信息交流和信息分子含量的稳定是维持机体功能所必需的,激素、__________(填两种)等信息分子发挥作用要通过体液运输并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甲状腺等腺体需不断产生相应激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A图表示酵母菌、醋酸菌和乳酸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B图表示这三种菌的增殖速度与氧浓度之间的关系,C图是果酒制果醋的发酵装置, 请据图作答:
(1) B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A图_______号试管中微生物在不同氧气浓度中的增殖速度。
(2)从含有酵母菌、醋酸菌、蓝藻的培养液中分离出酵母菌,最简单的培养方法是:在________条件下进行培养。若想对初步筛选得到的目的菌进行纯化并计数,可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分离得到酵母菌后,如果要扩大培养,一般应选择在________培养基(从培养基物理状态)进行培养
(3)C图中醋酸发酵在_______瓶中进行,若乙瓶中流出液明显呈酸性,则说明流出液中有______生成。
(4)如果将该装置改为酒精的发酵装置,需要修改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果酒制作的原理(用反应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阅读下面的有关科技报道,并回答问题:
2001年7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黄绍良教授领导的实验小组,利用试管婴儿父母捐赠的受精卵,开始了的胚胎干细胞系。
黄绍良教授和助手何志旭博士把受精卵放在培养液中,7天后,受精卵发育成囊胚。用一个很细的器械插进囊胚,共得到5个内细胞团,分散接种在小鼠胚胎做成的纤维细胞饲养层上。在饲养层上养5天后,有3个内细胞团存活,它们开始克隆性生长。何博士不断地取出克隆细胞,再放在新的饲养层上,一代一代地接着往下培养。他们将3个细胞系分别命名为CHE1、CHE2、CHE3。截至目前,CHE3已传了近40代,CHE1传了近36代,CHE2传了32代,细胞克隆性增长很活跃,并连续传代7个月。
研究者对这些胚胎克隆细胞进行了功能鉴定。用注射器分别将三组克隆细胞注射进有免疫缺陷的小老鼠的皮下,10天后,老鼠注射部位的皮肤开始隆起,长出黄豆大小的包块,包块软软的,越长越大。又过了32天,切开包块发现,里面是一个畸胎瘤,约有一般的土豆大。里面全是人的软骨、神经管、横纹肌和骨骼等,它们毫无规则地生长在一起。
(1)题中提到的“试管婴儿”属于 生殖。
(2)3个细胞系CHE1、CHE2、CHE3的遗传特性 (相同或不同),理由是
(3)题中提到在对胚胎克隆细胞进行功能鉴定时利用有免疫缺陷的小老鼠作为实验对象,你认为如何才能获得这种老鼠?
采用免疫缺陷老鼠而不用正常老鼠做该实验的目的是 。
(4)利用人胚胎干细胞构建人的皮肤等组织、器官的技术属于 工程。
(5)科学家在早期胚胎中发现了干细胞,这些干细胞能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 或 。除了胚胎外,在脐血、骨髓、脑组织等也发现了干细胞,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希望用于患者的组织修复或器官移植。但在进行器官移植时,如果患者细胞表面的蛋白质类物质与移植器官的不相同,则会引起排斥反应。所以最好选用 (患者本人、父母、子女、配偶)的干细胞培育的器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北京四中高三下期开学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在此过程中
A.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
B.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的优势物种未发生明显变化
D.苔藓和草本植物在森林形成后均逐渐消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