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任何动物都能通过行为调节实现“趋利避害”,找到适宜的生存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  )
A.睡眠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行为调节B.人在睡眠时非条件反射完全抑制
C.蛇的冬眠有利于渡过严冬D.睡眠时机体的新陈代谢降低

分析 睡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鸟类和鱼类等生物中普遍存在的自然休息状态,甚至在无脊椎动物如果蝇中也有这种现象.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增强同化作用(生产细胞结构),以及降低异化作用水平(分解细胞结构).现代医学界则普遍认为睡眠是一种主动过程,目的是为恢复精力而作出合适的休息,由专责睡眠及觉醒的中枢神经管理.在睡眠时人脑并没有停止工作,只是换了模式,使身体可以更有效储存所需的能量,并对精神和体力作出补充.睡眠亦是最好的休息方法,既能保持身体健康和补充体力,亦可提高工作能力.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种适应.蝙蝠、刺猬、极地松鼠等都有冬眠习惯.冬眠,是一些异温动物(一些冬眠哺乳类与鸟类)和变温动物在寒冷冬季时其体温可降低到接近环境温度(几乎到0℃),全身呈麻痹状态,在环境温度进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体温可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

解答 解:A、由专责睡眠及觉醒的中枢神经管理,睡眠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行为调节,A正确;
B、睡觉时完成拍蚊子有神经中枢的行为参与,人在睡眠时非条件反射不完全抑制,B错误;
C、冬眠是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种适应有利于渡过严冬,C正确; 
D、睡眠的特征包括:减少主动的身体运动,对外界刺激反应减弱,增强同化作用(生产细胞结构),以及降低异化作用水平(分解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反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图甲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数字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1)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和骨髓内转变为a、b、c等细胞的过程被称为细胞分化.
(2)图中e是指记忆细胞,与③过程相比,④过程的应答特点是更快,更强.
(3)若X是甲型H1N1病毒,则患者彻底消灭X必须依靠a增殖分化的淋巴细胞去裂解靶细胞,这时a细胞的细胞周期可能会变短.
(4)某志愿者接种了我国医学工作者自主研制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两周内抗体浓度发生的变化如图.若该志愿者注射疫苗后的第15天感染该病毒,请在乙图中画出其体内抗体变化曲线.此时抗体迅速产生的主要途径是记忆细胞→浆细胞→抗体.(用箭头和文字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和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
A.转动转换器--改变放大倍数
B.调节光圈--调节视野大小
C.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D.调节细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是能量流经华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华南虎的摄入量.那么,B、D、E依次表示华南虎的(①同化量  ②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③流向分解者的能量)(  )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图1是碳循环模式图,图2是某水池中由5个物种构成的食物网,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均达到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哪种成分?分解者.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3)若鲫鱼的食物$\frac{1}{4}$来自绿藻,$\frac{1}{2}$来自轮虫,且该系统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10%,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如果鲫鱼种群增加的能量是200kJ,那么其中来自绿藻和轮虫的能量分别是500kJ和500kJ.
(4)假如为增加水池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向池中引种了大量浮萍,一段时间后,水面长满了浮萍,水草、绿藻和轮虫相继死亡.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阳光,轮虫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绿藻(或食物).此时,该水池中食物链只剩下2条,请画出这两条食物链构成的食物网:
(5)假如为促进生物量的增加,池中加入了较多的有机肥,一段时间后,池中绿藻爆发,其他4种生物陆续死亡,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中缺少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为解决塑料袋造成的“白色污染”这一问题,某同学试图从土壤中寻找一种能加速塑料袋自然降解过程的目的菌,以下是该册学从土壤中寻找并筛选目的菌的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培养基灭菌常用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在接种前需要检测使用的培养基是否被污染,方法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37℃(或适宜温度)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是否有菌落生成.
(2)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按功能分)培养基,其作用是使目的菌能“脱颖而出”.如图采用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Ⅱ号培养基从物理性质来看,不能(填“能”或“不能”)添加琼脂.
(3)该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20.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1.02×106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ml)
(4)假设该同学发现培养基上细菌数目过多而连成一片,说出一种可能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原因:菌液浓度过高;措施:可以通过增大稀释倍数解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DNA复制过程不需要(  )
A.模板B.能量C.D.核糖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是一个家族蚕豆病的遗传系谱图,在该地区的91%的人都表现正常,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
A.7和Ⅱ8所生后代患病概率为$\frac{1}{3}$
B.第一代的所有个体都是杂合子
C.5和该地区一个表现正常女子婚配,生育患病孩子的概率为$\frac{1}{13}$
D.6和Ⅱ9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4}{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DNA,用DNA酶处理后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S型菌DNA的降解产物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
B.鉴别R型菌与S型菌必须使用显微镜检测菌体外荚膜的有无
C.该实验直接证明了S型菌DNA是导致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因素
D.设置“S型菌的蛋白质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对照组即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