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研人员得到黄体隐性突变体果蝇(M),M的体重比野生型(黑体)小。为研究是否可将黄体基因作为筛选体重性状的标记基因,进行图1所示杂交实验。
(1)F1雌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在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F2雄蝇中II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其原因是________。
(2)科研人员选择F2中的黄体雄蝇,进行图2所示杂交实验。
①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②科研人员从步骤1~21所做的杂交和筛选工作,其目的是_________。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培育纯合黄体雌蝇的杂交方案是:_______,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得到图3所示结果。由实验结果推测________。
(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可在幼体阶段预测成年个体的体重,并辅助筛选。请在家禽或农作物的生产实践方面,举出一个利用性状标记辅助筛选的实例:_______。
【答案】野生型(或“黑体正常体重”) 3:1 F1雌蝇的在形成配子时(或“减数分裂Ⅰ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增大 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一致 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与野生型雌蝇杂交,将子代雌蝇与该黄体雄蝇杂交,筛选子代中的黄体雌蝇(或“与步骤20的子代雌蝇杂交,选择子代黄体雌蝇”) 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 通过转特殊性状基因筛选雄性不育系;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等(合理可得分)
【解析】
回交育种:两品种杂交后,以F1回交于亲本之一,从回交后代中选择特定植株仍回交于该亲本,如此连续进行若干次,再经自交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多次连续回交以后,其后代将基本上恢复为轮回亲本的基因型。
(1)结合图示可知F1雌蝇的表现型为野生型(或“黑体正常体重”)。可知黑体对黄体为显性性状,F1雌蝇为杂合子,将F1雌蝇与野生型雄蝇杂交,则全部F2个体中,黑体:黄体的比例约为3∶1。由F2雄蝇中II号个体的X染色体上携带黄体基因片段可推测其产生原因是F1雌蝇的在形成配子时(或“减数分裂Ⅰ时”)X染色体发生了交叉互换。
(2)①由于整个实验步骤的思路是连续让后代中的黄体果蝇与野生型杂交,类似回交,这样的结果会导致黄体个体中的染色体来自于野生型的越来越多,因此与步骤3的黄体雄蝇相比,步骤5的黄体雄蝇的X染色体上,来自野生型果蝇的区段所占比例增大。
②科研人员进行的步骤1~21即是连续回交然后进行筛选,最终目的是获得除黄体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外,使X染色体上其他片段以及其他常染色体均与野生型果蝇一致的黄体雄果蝇。
③利用步骤21得到的黄体雄蝇,与野生型雌蝇杂交,将子代雌蝇与该黄体雄蝇杂交,筛选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从而建立黄体果蝇品系(果蝇N),即获得了黄体雌蝇和黄体雄蝇。
(3)科研人员测定野生型、黄体果蝇M和N的体重,根据图3所示结果可以看到果蝇N比果蝇M的体重几乎无差别,因此可推测控制体重的基因与黄体基因紧密连锁(不发生交叉互换)或为同一个基因。
(4)利用黄体基因作为标记基因,通过羽色判断雌、雄性别,并在幼体阶段辅助筛选用于家禽的生产实践方面,或通过转特殊性状基因筛选雄性不育系用于农作物育种,避免了去雄的麻烦。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春天,青蛙是池塘食物网的一部分,到了秋天,它转移到陆地,又加入了草地食物网。因此,青蛙是池塘和草地这两个不同食物网的连接点。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B.池塘里的蝌蚪和草地上的青蛙属于两个物种
C.狐狸属于消费者,草地食物网的最高营养级
D.池塘和草地这两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源于太阳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甲表示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大小关系,图乙表示中华蟾蜍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分析,青城山中华蟾蜍年龄组成的类型属于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乙分析,在a~c时间内,青城山中华蟾蜍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________型。若在某个时间,蟾蜍种群数量达到K值(环境容纳量),该数值的含义是_________,该数值在乙图中对应的时间点是__________,据此推测,在b时种群的数量约为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青城山中华蟾蜍的数量。在某一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中华蟾蜍,第二次捕获30只中华蟾蜍,其中有标记的中华蟾蜍有10只,在该调查范围内中华蟾蜍的种群数量约为_______只。若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中华蟾蜍的标记物脱落,则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估算结果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是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m、n代表人体内不同激素;图2是反射弧中相关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各激素分泌后的去向可见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在寒冷环境中,②分泌量会______,同时______(填m或n)的分泌量增加,二者关系表现为______作用。
(3)血糖的调节过程也有神经调节的参与,其中血糖调节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当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时,相关神经细胞会通过分泌_____(填物质名称)作用于胰岛细胞,此时胰岛细胞相当于图2中的结构_____(填字母),该胰岛细胞分泌的物质是通过______________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研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抗病毒蛋白基因C导入番木瓜,培育出转基因抗病番木瓜,Ti质粒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农杆菌的拟核DNA与番木瓜基因发生重组
B.构建重组质粒需要限制酶和DNA聚合酶
C.含重组Ti质粒的农杆菌具有四环素抗性
D.转基因抗病番木瓜不具有卡那霉素抗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
基因与环境的“共舞”
生物体的细胞中有一本生命之书——基因组。人的生命源于一个受精卵,初始的全能或多能细胞中的DNA,在转录因子的协同作用下被激活或抑制,让细胞走向不同的“命运”,最终在细胞中表达“一套特定组合”的基因。
生命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亿万年的进化让生命之书中蕴藏了应对环境变化的强大潜力。细胞中基因的表达始于染色质的解螺旋,各种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启动表达。研究发现,这些过程中都存在着调控,这种调控不改变DNA序列,但会对基因进行修饰,从而引起基因表达的变化及表型改变,并且有的改变是可遗传的,即表观遗传。例如DNA上结合一个甲基基团(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的改变,从而改变基因表达。表观遗传提供了基因何时、何处、合成何种RNA及蛋白的指令,从而更精确地控制着基因表达。
表观遗传是个体适应外界环境的机制,在环境变化时,生物可以通过重编程消除原有的表观遗传标记,产生适应新环境的表观遗传标记,这样既适应了环境变化,也避免了DNA反复突变造成的染色体不稳定与遗传信息紊乱。
表观遗传与人的发育和疾病密不可分。胚胎发育早期,建立与子宫内环境相适应的表观遗传修饰是胚胎发育过程的核心任务。母体的饮食、供氧、感染、吸烟等与后代的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表观遗传改变增加了患有特定疾病的风险,但人体可在相当程度上忍受这些改变而不发病,经历十几年或者几十年的持续压力,表观修饰的弹性被耗尽,细胞或者组织再也无法正常行使功能,从而产生疾病。
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现代分子遗传学则认为基因型决定生物个体的表型。然而,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表明,遗传并不是那么简单,表观遗传对遗传观的冲击,也使进化观的讨论更加复杂。
生命本质上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基因与环境的“共舞”,才会奏响生命与环境相适应、协同进化的美妙“乐章”。
(1)全能或多能细胞走向不同“命运”的过程称为_______,依据本文,这一过程是________的结果。
(2)遗传学家提出中心法则,概括了自然界生物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请在方框内绘出已概括的中心法则图_______。
(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不属于表观遗传,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_______发生了改变。
(4)人们用“病来如山倒”形容疾病的发生比较突然。请结合文中内容,用30字内的一句话,作为反驳这种观点的内容:_______。
(5)在进化上,有一种观点叫做“获得性遗传”,认为“获得的变异可遗传给后代”。从基因与环境关系角度,这种观点是否有科学依据?请结合本文阐述理由: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咔唑(含N有机物)具有潜在致癌性,且结构稳定难以清除。为了获得高效降解咔唑的微生物,研究人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下列针对该方案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油田淤泥样品需要作灭菌处理
B.该方案中的添加CNFM的培养基是典型的选择培养基
C.平板培养是为了筛选出目标微生物
D.咔唑浓度最低的摇瓶内为目标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表示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动物细胞内获取生长激素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上述结果说明人和动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获取目的基因和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发生在生物体外
C.①表示转录过程,其模板是mRNA
D.切割质粒和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可用同种限制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进食(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刺激导致胃腺细胞分泌胃液(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所对应的反射活动中,口腔黏膜处的神经末梢可作为反射弧的_______。①处兴奋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在②上兴奋是以_______形式传导的。
(2)胃泌素能作用于胃腺细胞的原因是_______。在分泌胃液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