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一个被15N 标记的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腺嘌呤40个,将其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复制,连续复制三代,则在复制过程中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多少个,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DNA数的比例为(  )
A.480   $\frac{1}{3}$B.420   $\frac{1}{4}$C.360   $\frac{1}{2}$D.420    1

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
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 n-1)×m个.
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解答 解:该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腺嘌呤4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含有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00-40=60个.
(1)该DNA分子复制三次,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的数目=(23-1)×60=420个.
(2)将一个被15N 标记的DNA分子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复制,连续复制三代,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都含有14N.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掌握DNA分子复制的特点及其中的相关计算,能运用其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不久就萌发了.某研学小组想测量萌发的小麦种子、蚯蚓呼吸速率的差异,设计了以下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分别以20粒萌发的种子和4条蚯蚓为材料,每隔10分钟记录一次有色液滴在刻度玻璃管上的读数,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生物时间
01020304050
萌发的种子0816232934
蚯蚓0481113.515.5
(1)装置图中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以蚯蚓为材料时有色液滴移动的最大速率是0.4mm/min.
(2)该实验能否说明萌发的种子的呼吸速率比蚯蚓的呼吸速率大?并说明理由.不能说明,因为两者的重量及环境温度等条件不同.
(3)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堆放后容易发热,其热量来源于自身细胞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器具设计实验加以验证.
①实验原理: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的相对值可用温度计测量,散热越多,温度上升得越多.
②实验材料和器具:刚收获的小麦种子,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消过毒的温
度计和棉花,加热煮沸过的烧杯等用具,0.1%的高锰酸钾溶液、酒精灯等.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三个同样大小消过毒的透明保温瓶,分别编号为A、B、C.
第二步:取刚收获的小麦种子若干,均分成三份,分别做三种处理:一份煮熟后冷却至常温
放入A瓶中;一份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放入B瓶中;一份用清水浸泡后直接放入C瓶中.
第三步:在三个瓶中插入温度计并用棉花把瓶口塞紧,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第四步:将三个瓶放到适宜且相同的环境中,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温度计的示数.
④预期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结果:A瓶中温度无变化,B瓶和C瓶中的温度均升高,但C瓶中的温度升高得更多.
结论:说明小麦种子堆中的热量来自种子自身呼吸及其携带的微生物的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南京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过度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在水藻→水蚤→虾→鱼→食鱼鸟这条食物链中,若食鱼鸟全部迁出,那么在一定时间内将发生的现象是(  )
A.初级消费者的数量会逐渐减少B.次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C.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会减少D.第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是否产生酒精属无关变量
B.在调查某生态系统中蚜虫的群密度时,常用标记重捕法样方法并随机取样
C.对照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通常只能是单一的,而无关变量是有多个
D.植物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往往在细胞的角隅处先出现质壁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是某家系的甲病和乙病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其中Ⅱ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Ⅲ13的基因型为,Ⅱ6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frac{1}{2}$.
(3)若Ⅲ11和Ⅲ12结婚,他们生育的后代同时患甲乙两病的概率为$\frac{1}{4}$,Ⅲ12可在生育前可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如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方向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种群内基因突变发生的频率和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果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用32P进行标记,置于不含 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该细胞进行了某种细胞分裂,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假设染色体发生了正常的平均分配).下列有关解释合理的是(  )
①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与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关
②若进行有丝分裂,则与第二次有丝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③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有关
④若进行减数分裂,则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有关.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ABDE,其中①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图中所示之外,还可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2)图Ⅱ中有4条食物链,丙和丁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1×104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