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分析图1: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根据突触小泡的移动方向可以判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甲→乙→丙.
分析图2: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是通过突触进行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解答 解:(1)若抑制图1中甲细胞膜上的Ca2+通道,Ca2+不能经过Ca2+通道内流,导致甲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则乙细胞检测不到动作电位.
(2)5羟色胺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在与丙上的受体结合后,下一个细胞不产生动作电位,但仍有离子进人细胞,如某些阴离子,故细胞丙对离子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3)图2中神经骨骼肌接头属于反射弧中效应器组成部分,当Ach作用于A时,Ach并不进入细胞,因此在骨骼肌细胞内不能检测到乙酰胆碱,此时骨骼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Na+内流,膜外发生的电位变化为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4)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分解Ach的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Ach的分解受到抑制,Ach持续作用于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引起肌肉持续收缩症状
(5)血钙含量偏高,钙离子在膜上形成屏障,使钠离子内流减少,从而使兴奋性传递降低,肌肉出现肌无力(肌肉不能正常收缩)症状.
故答案为:
(1)Ca2+不能经过Ca2+通道内流,导致甲细胞无法释放乙酰胆碱
(2)胞吐 会
(3)效应器 不能 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4)持续收缩
(5)肌无力(肌肉不能正常收缩)
点评 本题结合图示,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膜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 | |
B. | 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体积增大、破裂的现象 | |
C. | 分布在水绵受极细光束照射部位的好氧细菌 | |
D. | 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分布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甲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
B. | 甲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
C. | 乙组中在DNA中找到15N和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
D. | 乙组中在DNA中找到32P,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胰岛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不需要经过导管运输 | |
B. | 血糖浓度的高低影响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 |
C. | 胰岛素分泌量增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说明两者间存在拮抗作用 | |
D. | 胰岛素的靶细胞为全身大部分细胞,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主要是肝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A. | 显微观察花生子叶中脂肪时,可看到被苏丹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小颗粒 | |
B. | 显微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时,可看到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 |
C. |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利用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判断酵母菌的呼吸作用类型 | |
D. | 探究2,4-D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不可能出现两种不同浓度下插条生根相同的情况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外界刺激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的方向 | |
B. | 植物激素和环境因子的变化都会影响植物细胞内基因的表达 | |
C. | 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来调控植物的各项生命活动 | |
D. | 幼茎切段中的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的合成来促进细胞伸长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下开学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信息:“近期检测出三株NDM1耐药基因阳性细菌.其中,疾控中心实验室检出两株来自宁夏的新生儿;一株来自福建某老年患者”.下列关于“NDM1超级细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NDM1超级细菌”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B.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看,“NDM1超级细菌”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
C.“NDM1超级细菌”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D.“NDM1超级细菌”与人体细胞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