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可判断出A是无机环境、E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C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B、D和F均为消费者.
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t0→t1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增大,达到t1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frac{K}{2}$值.t1→t2过程中的种群的增长在逐渐减小,达到t2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了此时的种群的数量为K值.达到K值后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年龄组成属于稳定型.
图丙中a-c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c-e年λ<1,种群数量持续减少;e-f年λ=1,种群数量保持不变.
解答 解:(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字母依次是E、D、C.
(2)某一营养级的摄入量=粪便中的能量(未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已知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n-36%n=64%n.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400×20%×20%=16KJ.
(3)由于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4)从图中曲线可知,第t1年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frac{K}{2}$.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即N:60=(80+20):20,N=300只,即$\frac{K}{2}$=300只,所以K值为600只.
(5)丙图中d-e年,λ值小于1,所以野兔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a-b,此段时间内,λ>1,野兔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故答案为:
(1)信息传递 E D
(2)64%n 16 kJ
(3)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4)600
(5)下降 a~b
点评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分析乙图各区段的含义;识记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能准确判断甲图中各字母代表的成分名称,再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全能性高低与细胞分化程度无关 | |
B. | 动物已分化的体细胞全能性受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 |
C. | 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繁育花卉利用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原理 | |
D. | 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 |
B. | 种间关系不会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 |
C. | 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停止增长 | |
D. | 自然条件下,植食动物的环境容纳量随季节变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基质中分布有DNA分子和RNA分子 | |
B. | 成人腹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比心肌细胞的少 | |
C. | 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比外膜高 | |
D. | 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二上期末理科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燕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 )
A.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多 B.背光侧细胞分裂快
C.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得少 D.背光侧细胞生长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分化不会使细胞数目增加 | |
B. | 细胞分化的方向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经决定,不能逆转 | |
C. | 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具有全能性 | |
D. | 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不会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